以创新保障质量
首座航母军港气势恢宏,这一切却都建立在诸多创新之上。
在码头和防波堤周边,堆放着无数巨大的水泥墩子,形状如同扭曲的“王”字。这些水泥墩子看似无规则地堆放,却又巧妙地咬合在一起。
“它们能够有效抵消海浪冲击防波堤和码头时产生的能量,海浪冲击力越大,它们咬合得越紧密,可以有效保护防波堤和码头的安全。”航母军港建设部队某处处长任锐说。这些重达数十吨的水泥墩子,投放要求极为精细。每投放一块,都要进行精密的GPS定位,确保它们安装的精度和密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1987年入伍的任锐参加过从南到北数座军港码头的建设,“以往,我们都是采用经纬仪进行安装定位;施工完成后,雇佣潜水员进行人工探摸检测,费时耗力。如今,我们采用GPS定位、多波束测量等先进技术,建设质量和速度提高了数十倍。”
在建设防波堤时,需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然而由之产生的裂缝,始终困扰着工程建设者。官兵们经过上千次的反复试验,最终摸索出大型混凝土浇筑裂缝控制配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超大沉箱运输和安装是一道新的技术难题,官兵和施工单位联手创造出新型工艺,获得国家专利。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官兵完成了多少项创新,掰着手指头数也数不过来,”政委黄毅说,“5年来,官兵以‘建千秋工程,铸万代丰碑’为己任,自开工的那天起,就停止了正常的节假日休息,6名干部放弃读研机会,10多名官兵父母病故仍坚守工地,100多名官兵带病带伤施工……今天,‘辽宁舰’顺利靠泊,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我们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