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微作业”
小陈是广西人,已经工作了一年。
这份“实践作业”内容是让同学们寒假时寻访考察家乡变化,用彩笔绘制一幅图画或者四格漫画,展现家乡美景,或者拿起相机、手机进行拍摄。
还可以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的热爱。
可将“画家乡”、“摄家乡”、“写家乡”的作品,分别上传网站,投稿“微图”、“微画”、“微视频”、“微文”栏目。
领导布置了“作业”,小陈虽有怨言,但也不敢马虎,9个员工还分了下工,一人拍照,一人写作文,一人制作视频,一人负责传作业,五个员工画画,其中一个是统筹,还有一个司机协助员工外出取景。
大家一共花了3天,熬了2个通宵,终于在昨天报道之前赶工完成。
“真是从小就开始‘拼爹’呀!从小学开始就团队作战了,要读到大学她的后援团该是多么庞大呀!”小陈感叹,“其实这些作业很有意思,孩子自己做肯定能学到很多,说不定还做得比我们有创意。”
9个员工分工
做这个作业,既要写作文,还要拍照摄像,剪辑视频,配乐,工程不小。
小陈是搞摄影的,拍照的活自然就分给他了,“拍点景不难,难的是拍太好,就不像小学生做的,拍太差,领导还觉得我不行。”小陈有些无奈,“这尺度真难拿捏。”
而制作视频的小李为了做出好效果,还特地委托了电视台的朋友帮忙找素材。两分钟的视频,加上了航拍镜头,配上动感的背景音乐,一开场就非常的气势磅礴,剪辑特效一个也没少用——渲染,交叉叠化,淡入淡出……光剪辑就花了4个小时。
而写作文的王先生已经35岁,为了找到感觉,他得把自己的思想状态转变成12岁的小姑娘。“你说12岁的孩子最好的写作水平是怎么样的?为了进入写作状态,我强迫自己进入假想状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