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是骊山北麓许家堡待客的日子,许家所有远亲近属,无论相距多远,不管身微位显,都会赶这一天回到家乡,拜望长辈,省亲团圆,祝贺新年。
这规矩虽说是祖上传承的,但近多年,不少晩辈已不恭于照章办事,春节放假都各有去处,往往顾不上正月初五回家乡团圆。
癸巳蛇年春节一反常态,许家所有亲戚家眷齐聚,一则许老太今年83岁,晩辈们都自愿回来看望;二则老人年前发话,要求把孩子们都带回家乡过年,照个四世同堂全家福,没人可以怠慢。
长辈见孩子们听话,都能回家过年,分外高兴。许老太提前三天就张罗留在乡村的二儿子备菜待客。现宰了一头家养猪和两只自养鸡,采摘自家地里各种蔬菜,厚厚备齐一大桌菜肴。
老二待客,总以为奉献了最珍贵最香美的饭菜,可城里回来的这些大人和孩子们,根本不屑一顾。见惯了山珍海味,享腻了鸡鱼鲜蔬,一桌人虽然围坐团圆,却难以开启胃口,老人尽心实意的年饭略显尴尬。
还是老大明事理,夹起一块鸡肉招呼大家都动筷子,随之先吃一口。可他越咀嚼越觉菜味不一样,鸡肉不仅香朴醇厚,而且吃岀了鸡肉的原本味道。老大把这一发现告诉了老三、老四和妹妹及各自的妻夫儿孙,起初的尴尬一下化为欢快。
老三媳妇边吃边说,“这不光鸡肉香,鸡骨头也比城里的硬,市场卖的鸡,肉柴骨头酥,孩子吃肉都不用吐骨头,家里这鸡骨头砸都砸不烂。”这一话题,引起所有筷钗冲向红烧鸡块,不一会儿鸡块光盘了。
继承祖上中药材医术的老四,满腹道理地解释:“家里散养的鸡营养丰富钙质高,因为食物杂,养料匀,日照足,运动多,生长期饱满,不用化学饲料。这和药材生成一个道理,一味药材,长多长时间,照多少太阳,植什么土壤,都有定数,野生药材在自然环境中遵照生长规律生成,人工培养的失去自然环境违反规律,长得模样尽管一样,药力、药效差得很远。”
老二这才开了口:“地里种的菜,看着有虫眼,到城里卖不岀去,可这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叶饱肉厚色正,吃了没怪味,专门留给自己吃的。还有这猪,养了一年多才宰,听说城里猪喂瘦肉精,几个月就出槽,还往肉里注水,鸡养四十天就卖,给活牛胃里打上百斤水再杀了卖肉,这哪是给人吃的?”
席话间,不知是肉香还是菜好,原本难以启齿的一桌家乡饭菜,几乎没有剩余。
临別时,许老太让老二媳妇给城里来的每家装了一袋自种的蔬菜,几个孩子不停唸叨着,明年再回这里吃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