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2月12日电(记者 阿依努尔)大红灯笼、中国结、花灯……一抹抹“中国红”将新疆各地装扮得格外喜庆。新疆各族民众连日来以其民族传统方式共同庆贺新春佳节的到来。
尽管气温骤降,但除夕之夜的乌鲁木齐市大街小巷仍弥漫着喜庆气氛,住宅小区的院子和楼顶都在喷射火树银花,整个市区被烟花照亮了,千家万户摆着各种食品,迎接新年到来。
68岁的崔凯新是老乌鲁木齐人,今年春节最让他高兴的是,在内地工作的两个儿子带着妻儿赶回了家中过年,为了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老两口忙活了足足一个星期。“难得团聚,今年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串门。孩子们在外不容易,但真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按照传统,崔凯新给每个孩子都包了红包,讲究地过年。
虽不似汉族家庭一样隆重地团聚庆祝春节,但除夕晚上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及香甜可口的年夜饭,家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买买提吾麦尔一家却从未错过。“我觉得今年的春晚特别好看,尤其是那些小品,排演得特别有意思。我父母不太懂汉语,我和哥哥就负责给他们当翻译,即便如此,他们也乐得哈哈大笑呢!”
今年的春节,买买提吾麦尔一家还用青稞、山羊肉、大米、葡萄干等九种食物制作了柯尔克孜族独特的“克缺饭”,邀请亲友、邻居们品尝,并为家人拍打“山羊肺”以祛邪祈福、庆贺新春的到来。
初一清晨,博湖县查干诺尔乡乌腾郭楞村蒙古族牧民巴图一家,身着节日盛装,手捧哈达、美酒、奶制食品,来到自家门前的敖包前,举行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祭天仪式。巴图点燃敖包前的一堆篝火,将供品撒进燃烧的火堆中,以火焰献祭。在长辈的带领下,一家老幼自左向右绕敖包走一圈,边走边叩首,将手中的美酒、奶食撒向敖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刀郎之乡”阿瓦提县,春节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成千上万的各民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来到县文化广场,跳起别具特色的“刀郎麦西来甫”,人们动作娴熟、优美,广场上笑声、歌声连成一片,为蛇年新春增添几分浓浓年味。
在被誉为“八卦城”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借着节日的吉祥和喜庆,春节前夕,来自汉、回、蒙、哈萨克、维吾尔等五个民族的30对新人,在装饰得分外喜庆的生态公园举行了盛大的集体婚礼,当地民众特意为新人们制作了漂亮雪人和同心结,闻讯前来的民间艺人们更是为大家表演了难得一见的传统节目,使婚礼现场倍感甜蜜、浪漫、喜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