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苏南通市行政中心大院工作的董女士在签收一份特快专递时发现,这件装着一份普通会议通知的快递,竟是同在一个大院里办公的另一部门花费20元寄来的。收发室工作人员则表示,“别说前后楼了,有时同一栋楼,楼上楼下还寄信呢。”
前后楼的一箭之地,也要花费20元寄个快递,这样的做法实在夸张,让许多“围观”公众的眼镜碎了一地。这点路都不愿跑,这些公务人员是不是太能偷懒了?
快件递送单位的办事人员说,邮件量过大,所以统一发特快。这样的解释根本站不住脚,不过是为其偷懒行为辩护的托辞罢了。请问,一份普通的会议通知,能有多大的量?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日常行政工作的一部分,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更何况,这些通知也不需要办事人员一一送达,只要统一送到大院收发那里,即可分送下去。
事实上,这样无谓的公文旅行,推高行政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经费浪费,还产生了另外一种潜在的浪费,即由行政效率的拖拉造成的各种浪费。
即便是确实“有用”的公文,如果不是机密文件,总是这样在一个封闭的线路中兜圈子,也会影响甚至伤及行政效率与信息公开。必须指出的是,部门之间习惯性的点对点快递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还是传统的封闭式的行政思维,本质上是排斥公众知情权,并不足取。
其实,这些年来很多政府部门都花费巨资搭建了网上公务平台,这样的政务平台不能沦为摆设,而是应该利用起来。很多公文递送的工作,完全可以转移到网上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践行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提高行政效率,让公众可以更多、更快地了解政府的作为,并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节约行政成本,降低经费浪费。若想真正杜绝“大院快递”的雷人表现,根本上还是要用制度来约束权力。既要在操作层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要在执政理念上贴近民众,提高效率。(胡印斌)
(来源:滨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