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举行座谈会,纪念黄华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和始终不渝的革命精神。
黄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追求真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
黄华同志1913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磁县。他从中学时代起就追求进步,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1929年考入东北交通大学预科,开始阅读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他立志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战斗。1932年秋,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他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参加了燕京大学进步学生组织的抗日救国会,并发起成立东北问题研究会。1935年5月当选为燕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秋参加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下,他参与组织指挥了影响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此后,又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并任第三团团长,深入工农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6年1月,黄华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学生联合会主席。同年6月,经中共北平市委同意,黄华同志担任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翻译,陪同其秘密赴陕甘苏区采访。之后,黄华同志留在陕甘苏区,参加了红一方面军的征战行动。同年11月,他被分配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部工作,任后方司令部秘书兼英文翻译,参与接待了史沫特莱、海伦·斯诺、贝特兰等外国进步记者访问延安的活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黄华同志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1月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负责接待和培训来自全国各地进步青年的工作。之后又到西安、武汉等地从事青年工作,历任西北青年救国会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长江局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委员、全国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等职务。他在武汉筹备成立全国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参与创办云阳青年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上万名青年骨干,为抗战输送了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的生力军。1939年,黄华同志返回延安,参加筹备延安青年干部学校,任学校教育长。1941年6月,到中共中央军委工作,任朱德同志政治秘书。同年10月,兼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党的对外交往的各项工作。1944年6月,参加接待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7月,为接待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中共中央军委成立外事组,黄华同志任外事组成员、翻译科科长、联络科科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黄华同志赴北平,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叶剑英同志秘书、代表团新闻处处长。他协助叶剑英同志妥善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及美国政府的关系,并负责联系国民党和美国方面的新闻官员,向北平中外记者发布新闻消息,宣传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立场和主张,揭露美国帮助国民党政府大量运送军队到华北、东北发动内战的阴谋。他还积极同驻北平的联合国救济总署官员建立联系,努力为解放区争取急需的药品、医疗设备和农业生产物资。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2月,黄华同志奉命返回延安,3月,再次担任朱德同志政治秘书,跟随由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向华北转移。同年7月进驻西柏坡,随即参加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和晋察冀土地工作会议,任晋察冀阜平(王快区)土改工作组组长、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委员。他深入土地改革第一线,正确落实党的政策,从事土改复查和“填平补齐”等工作。1949年1月奉调天津,任天津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4月调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兼军管会外事处处长,参与接管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负责处理有关对外事务。10月任上海市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为解决涉外工商业劳资纠纷等做了大量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华同志投身外交领域,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1953年调入外交部,先后任朝鲜停战政治谈判中方代表和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司长等职。1954年4月和1955年8月,随周恩来同志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任中国代表团顾问和发言人。在日内瓦会议期间,黄华同志带领中国代表团新闻组,举行了20多次记者招待会,接待了400多次外国记者来访,广泛宣传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和外交政策,还按周恩来同志指示发表谈话,要求美国政府放还遭其扣押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有力地配合了代表团在会议内外的斗争。1958年8月,任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顾问。
1960年8月,黄华同志任中国驻加纳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1966年3月,任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特命全权大使。他积极努力工作,广交各界朋友,促进了中加、中埃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在驻埃期间,正值阿以战争爆发,黄华同志按照中央指示积极与阿方政府沟通,参加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群众大会,参观巴勒斯坦难民营,转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坚定支持。他先后率团访问坦桑尼亚、刚果(布)、贝宁、毛里求斯等国,为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相互了解、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建交做了大量工作。
1971年7月,黄华同志任中央三人小组成员,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参加接待秘密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为打开中美建交大门作出了贡献。随后,赴任中国驻加拿大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在积极开展与加方交往的同时,配合国内加强对美调研,利用民间渠道开展对美各界人士工作,还参与了中国与秘鲁建交谈判,签署两国建交公报。同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后,黄华同志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赴纽约出席大会,并担任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安全理事会代表。在驻联合国的5年间,黄华同志带领中国代表团,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高举维护国际正义和反对侵略旗帜,推动印巴战争停火和撤军,否决一些大国损害第三世界国家权益的提案,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成功竞选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参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讨论和制定,配合做好邓小平同志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工作,还充分利用联合国这一重要的多边外交平台,同十几个国家进行了建交谈判,并签订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公报。
1976年12月,黄华同志奉调回国担任外交部部长,1980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这一时期,黄华同志坚决贯彻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方针政策,努力恢复我国外交活力,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亲自参与了一系列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先后陪同中央领导同志或率团对亚、非、拉、欧、美50多个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9届、32届、33届、35届、37届联合国大会。1978年8月,他同日本外相在北京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成果,并于同年10月陪同邓小平同志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黄华同志主持与美国代表的建交谈判工作,推动中美在1978年底宣布正式建交,随后又于1979年初陪同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1982年11月,他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并同苏联外长会谈,成为中苏关系改善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他还领导外交部就香港回归祖国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为中英两国正式谈判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3年6月,黄华同志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他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积极参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工作,就工业企业法草案、企业破产法和乡镇企业立法等问题进行视察调研,参与主持人大监督问题专题研究,提出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他充分发挥长期在外交战线工作的优势,大力拓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对外交往活动,先后率团出席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论坛首届大会,访问坦桑尼亚、赞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芬兰等国家,接待会见许多来访的外国议长、议员或议员团。从1985年起,他参加国际行动理事会及其历届年会,大力宣传我国对外开放、维护国际和平、反对“台独”等政策主张,积极扩大中国对外国议会和众多国际组织的影响。他先后担任中国福利会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继承和发展宋庆龄同志领导开创的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事业;担任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积极推进对外民间友好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他还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号召,发起成立中国长城学会并任会长,为保护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珍贵历史遗产做了大量工作。
黄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共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97年和2002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
同志们、朋友们!
黄华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光辉业绩和杰出成就,深深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今天我们纪念黄华同志,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黄华同志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明辨是非,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在错综复杂的对外交往活动中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北平从事学生运动时,黄华同志两次被捕。他在狱中自编自撰秘密刊物,宣传进步思想,鼓舞被捕的青年学生坚定斗争信心。“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华同志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他以豁达乐观的态度对待环境的变化,视为了解国内情况、接触基层社会的难得机会。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深切期盼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体中国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充分展现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信仰和情怀。
今天我们纪念黄华同志,要学习他对祖国无比热爱,始终把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放在第一位。早在学生时代,黄华同志就树立了忠贞爱国的崇高志向,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参与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尊严,致力于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在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及安全理事会代表期间,他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化委员会,要求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这一提议在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票得到通过,为日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清除了障碍;督促联合国有关部门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处理联合国各项文件中有关台湾名称问题,要求不得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误解,规范了联合国涉及台湾、香港、澳门文件的处理办法。担任外交部长期间,黄华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就美售台武器问题与美方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斗争,1982年中美签署“八一七公报”,促使美国在台湾这一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做出更为明确的承诺。
今天我们纪念黄华同志,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始终坚持开拓进取,求真务实。黄华同志从事外交工作数十年,从一名普通外事干部成长为外交帅才,被誉为我国外交战线“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楷模。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极端复杂的条件,他正确执行党的外事工作方针政策,坚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为党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周恩来同志、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多次参加重大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着力巩固和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营造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和平外部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严守党的外事纪律,牢记周恩来同志“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八字告诫,每天亲力亲为处理大量外事文件,凡政策性和对外表态的口径甚至说词都亲自过目,尤其注意请示报告,主动了解中央的精神,取得中央的指示。他勇于实干、敢于承担,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实行外交礼宾工作改革,使我国外交礼宾活动既节俭便民,又礼遇周全。
今天我们纪念黄华同志,要学习他对群众热情关爱,始终做到光明磊落,无私无畏。黄华同志朴实亲切、宽厚待人,团结同志,关心和爱护干部。担任外交部部长不久,他就着手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靠边站的德才兼备干部的职务,调整部、司建制,把下放各地干校的4000多名干部陆续调回外交部,充实国内和各驻外使领馆干部队伍,使外交部走上了团结奋进的轨道。他在做好官方外交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民间外交,广交深交普通外国朋友,是我国外交界拥有许多外国民间朋友的一位领导人。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善于听取不同意见。1983年,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只带一人一车到河北调研,不要地方领导陪同,不允许车队随行,不接受宴请和礼物,与工人座谈时也不安排企业领导参加,与基层群众推心置腹交流,还主动要求下矿井看望一线矿工。他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生活俭朴,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今天的中国,正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黄华同志等先辈们孜孜以求并为之终身奋斗的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正在逐步实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