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九连快” 是如何实现的--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农民增收“九连快” 是如何实现的

2013年01月20日06:18        手机看新闻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推动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

  ○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工资涨,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涉农补贴连年增,政策扶持力度大,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了条件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这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第3年超过城镇居民。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粮食因灾减产、国际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第9年快速增长,连续3年增幅达两位数以上,高出GDP实际增速2.9个百分点,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农民增收“九连快”是如何实现的?

  “总体看,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得益于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说,在生产经营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四轮驱动下,农民收入实现了“九连快”。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推动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2012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同时,国家推动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市场粮价总体呈上涨趋势。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三种主要粮食市场均价同比涨幅在2.8%至8.3%之间。

  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工资涨,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2012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336万人,同比增长3.0%。随着18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随之水涨船高。据统计,去年末外出务工劳动力月收入2290元,同比增长11.8%。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数量稳定增长。

  涉农补贴连年增,政策扶持力度大,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12280亿元,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了条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国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比例达20%。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完善,各地大幅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国家支持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农民股金红利收入得以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反映出农民收入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发生一系列变化,今后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关键时期。”张红宇告诉记者,农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连续3年下降态势,已经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目前的3.10∶1。当前农民增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收入结构逐步优化,二是农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2013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速达到7.5%以上。“今后要推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涨、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有关专家表示,要健全完善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完善生产、流通、加工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动减免流通费用。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被业内认为是今后农民收入的一大增长点。农业部将推动建立农业补贴稳定增加长效机制,健全适合特殊地区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财产权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农民股息红利收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