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政策不动摇也可维持人口红利--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计生政策不动摇也可维持人口红利

2013年01月18日08:01        手机看新闻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侠14日在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说:“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逐步完善政策。”(1月15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不要调整,引起广泛争议。一派主张,中国少儿人口出现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趋势,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正常人口生育更替水平,已出现严重的“少子化”和社会老龄化,如此下去,人口红利将会消失,应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另一派认为,中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是稳定的,除了个别一些非常发达的大城市外,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旦放弃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肯定会大幅度反弹,因此,要想稳定住低生育水平,必须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未雨绸缪。现在开始思考我国的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应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立刻对现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行调整。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五大红利,一是人口红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二是制度红利,不断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积极性;三是全球化红利,摊低成本,扩张市场;四是要素红利,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五是教育红利,提高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到目前,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还是人口红利。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有一个论断说,存在二元结构的国家,必然会经历一个从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的过程,其中的转折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刘易斯拐点”。现在我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人们不禁担心“刘易斯拐点”离我国还有多远?有学者推测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将在2015年前后进入零增长,从而出现“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可怕吗?研究发现,在既有的发展模式下,“刘易斯拐点”必然会带来经济衰退。目前我国主张应尽快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的学者,基本上都是以此为根据。但是,我们忽略了问题的实质,那就是如果我们改革现有的发展模式,逐渐由粗放型规模型发展模式向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刘易斯拐点”的魔咒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

  因此,思考我国的人口政策,有必要摆脱基于数量基础上的人口红利固定思维模式,应该在人口的质量上下功夫,在制度、生产要素、全球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下功夫。比如,教育红利,研究就发现,制造业的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如果职工全部由初中学历改善为高中学历,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4%;改善为大专学历,劳动生产率可以再提高66%。同时,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等,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治理,我国的制度改进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在现有人口政策下,即使我们无法避免“刘易斯拐点”的魔咒,但至少可以推迟它的到来。

  如果我们过于追求基于数量基础上的人口红利,将增加我们对追求制度红利、要素红利、教育红利、全球化红利的惰性。从目前来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下大力气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的现实问题,同时,加快经济增长思维的转变,才是当务之急。郭文婧

  (作者系湖北武汉市自由职业者)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