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过程方便吗?
7日晚8时许,北京西站。
气温已降到零下10摄氏度。记者来到北广场,看到进站口“爱心通道”上站着20多位等待换取进站通行证的旅客。
原来,西站取消站台票后,设立“爱心通道”,供接送老弱病残孕等有特殊困难乘客的群众换取“重点旅客应急接送出入证”。
队伍半天没怎么向前挪动。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一家老小,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怎么这么慢?冻死人了!”
办证窗口设在户外,天寒地冻,队伍中多是老人孩子,站久了明显有些吃不消。记者跑到前面一看,办证的小窗口里只有两名工作人员。
在售票处,记者看到,售票窗口基本都已开放,排队秩序较好。也有不少人通过自助取票机购票、取票。其中一台机器旁围着四五个人,由于没人指点,鼓捣了半天也没打出票来,无奈地转向窗口排队。
走进二楼候车室,旅客挤得满满当当,但除了入口处和检票口外,看不到工作人员。一位外国旅客试图向门口工作人员咨询,由于语言不通,没有成功。
开始检票了,母婴候车室里拥出一群抱着孩子、扶着老人的旅客。因为没有专用通道,也没有工作人员引领,他们只能与普通旅客一起挤在长长的队伍中……
目前,大多“窗口”单位都能提供一些便民设施。在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大厅、热力集团供热服务中心、北京丰台国税局办税大厅、北京西站候车室……记者看到,排号机、自助业务终端、沙发座椅、冷热饮用水等一应俱全。
然而,硬件上去了,相应的服务并没有完全跟上。对于一些政府部门来说,只有把这“最后一公里”走完,才能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