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刘淑贞
22岁,东莞人,别人眼里,她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娇娇女”,长长的头发,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去年10月,她在微博上得知凤凰腊尔山镇岩坎村小学急需支教老师,便背起行囊,一个人奔赴大山。
公益语录
“我觉得做慈善与家境没有关系,而在于做善事的心。”
●大山里喝口热水都难……………………
坐了16个小时火车,转了两趟汽车,又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刘淑贞终于来到了湖南凤凰县腊尔山镇岩坎村小学,眼前的一切和她想象中的一样:简陋的宿舍,破旧的书桌。只是她没想到,这只是她支教生涯中种种困难的开始。
去年10月,在大学实习期的她从朋友微博上得知,凤凰腊尔山镇岩坎村小学从学前班到三年级有100多个学生,但只有1个固定的老师,急需支教老师。看到这,一直成长在父母“翅膀”下的她萌生了去山区支教的念头。
“你要想清楚哦,这里条件很差,之前来的几个女生没有一个月就忍受不了走了。”已经在那边支教的朋友小杰(化名)似乎有点不相信她能吃苦,再三和她确认。“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后,淑贞背起行囊,一个人奔赴大山。
然而,意志坚定的她第一个晚上还是失眠了:寒冷的天气,破旧的木板床,上面只铺了稻草和一层薄薄的棉被,“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学校宿舍的床有多舒服”。
那里似乎什么都没有:手机没信号,做饭要自己捡柴、生火,“简单地说,就是想喝一口热水都要经过很多步骤才喝得上,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我在家几乎不干活。”这些都不是最难的,由于水资源稀缺,学校里根本没有洗澡的地方,这让原本天天要冲凉的她很是崩溃。“有一段时间我很彷徨:这么辛辛苦苦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
但这一切的纠结,在面对孩子们淳朴和渴望的眼睛后就烟消云散了。
淑贞说,由于缺少老师,基本上所有科目她都要教,但她最爱的,还是教学生背三字经,背完后便一句一句解释给他们听。“有一次,班上有一个调皮小男生上课时欺负同桌的女生,我让他起来罚站,”淑贞回忆道,“站了一小会后,我问他知不知道为什么要罚你,知不知道错在哪里时,他回答,‘幼不学,老何为?’,那一瞬间我泪水都快出来了,觉得我教的东西对他们都有用,就算这里再怎么苦都值了。”就这样,这个“城里来的娇娇女”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直到要回校完成毕业论文时才返程。
●他们讨厌“富二代”标签…………………
如今,淑贞已经开始工作,但她还是一直怀念山里面那些淳朴的小孩,以及夜里三个支教老师搬着木条凳坐在院子里看漫天繁星的日子。
“我觉得做慈善与家境没有关系,而在于做善事的心。”淑贞说。
“今年6月份的时候,凤凰那边发生泥石流,很多房子被砸倒,学校有个学生的奶奶因此受了伤没钱做手术,我们得知后,在朋友圈里面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把筹集到的5000元给学生家里汇过去。”刘淑贞说,尽管他们家庭环境不错,但很多人捐的都是自己兼职或者工作赚来的钱,并不是跟父母要的。
记者接触了几个参与捐款的“富二代”后发现,他们都极力否认并且讨厌“富二代”这个身份标签。“家庭条件好我们非常感恩,但我们并非外界传言的那样‘不懂感恩社会’。”1989年出生、目前已经是一家酒庄总经理的张丽茹说,“我们这群人当中,有去支教的,有跑去山区助学的,平日有时间我们也会去镇区老人院看望孤寡老人,我们都是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扛起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
谈到与父辈做慈善最大区别,张丽茹说,他们与父辈做慈善的心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父辈们可能忙于创业,做慈善方面更多的是捐钱,但我们更偏向于行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都尽量亲力亲为。”
记者 杨逸芸
公益吧
公益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各种公益社团层出不穷,各类公益项目精彩纷呈。还有的同学做起了Gapper计划,向各类公益机构申请,打算用一年时间做一个志愿者,进行各种公益实践。
这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背后也有隐忧。
很多热心的大学生,对学业缺少兴趣,热衷于和自身专业毫无关系的公益项目。同学们热情可嘉,但可能缺乏持续性。
可能有人会问,专业和公益有什么关系呢?
孙中山说,“非学问无以建设”。没有学问,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缺少可持续的驱动力,可能只把公益当做兴趣和体验。
我想到了漫画家廖冰兄。1929年考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学习画画,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直至2006年辞世,他通过漫画对丑恶现象无情批判,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缺席。冰兄通过艺术的形式“与人乐其乐,为世平不平”,也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公益。
冰兄为什么可以永不缺席?疾恶如仇、悲天悯人的精神固然是内核,但其娴熟的漫画技艺为他提供了充足的枪炮和弹药,让他的作品能在每个时代都焕发出特有的光彩。
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的科学松鼠会,将枯燥庞杂的理论转化为一场场活泼生动的沙龙,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固然重要,但演讲人大都是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才是核心。
将所学专业和公益结合,“社会企业”是一个新的路径。关于社会企业,有很多的定义,但基本都认为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纯粹为了盈利。有创业热情的大学生,可以尝试组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产品和服务,接受市场的检验。
大学的学习,是事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任何一个大学专业,都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作为掌握这门学问的大学生,挖掘出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传播和实践,就是最好的公益形式。
把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结合起来,将公益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做一辈子的公益。
(□冯世锋作者系尤努斯中心(中国)副秘书长)
(来源:羊城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