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待解
春节前能否如期载客运营存疑
此次事故会不会影响昆明地铁1号线南段在春节前按计划实现载客运营?昨天下午,昆明轨道有限公司发布第二份通稿,但尚未对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车头为什么会受损?
从目前媒体拍摄到的事故车辆画面来看,列车受损最严重的是车头,挡风玻璃被撞裂,车顶有刮痕。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地铁脱轨。记者查询资料,脱轨指的是车轮在列车运行时离开钢轨,如果真的只是脱轨的话,为什么车头会有被撞击的痕迹?
什么原因导致脱轨?
据专业人士介绍,脱轨的列车很难复原,通常需要使用大型的铁路起重机才能将脱轨的列车摆回到轨道上。如果事故列车发生脱轨,出事列车如何被摆回到轨道上的?因为无论事故发生点是在隧道内,还是在有防护网路段,大型铁路起重机显然都无法操作。
载客运营是否会调整?
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南段列车的空载试运行是从2012年11月5日开始的,按照之前的计划,试运行情况正常的话,在春节前这一路段会实现载客运营。这次事故发生后,载客运营的时间是如期实行还是可能推后?目前,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
昆明地铁早有应急方案 《乘客指南》方便易记
为保安全,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建立有一系列应急措施,同时还需要乘客密切配合。
比如,地铁列车在运行时遇到故障停车,乘客千万不能扒门离开车厢进入轨道。因为故障的种类较多,而且上次开出的列车是否清除等都可能影响乘客安全。正确的做法是,依照司机或救援人员指示从列车紧急出口疏散或从打开的车门、疏散平台疏散。疏散时大件物品行李请留在车上,以免阻碍疏散。切勿擅自跳下轨道以防触电,穿高跟鞋的乘客需脱鞋以免扭伤。即使全部停电后,列车上还可维持45分钟到1小时的应急通风。
此外,在春城晚报和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独家合作推出的《昆明地铁乘客指南》中,对地铁应急进行了阐述:“列车临时停车时,留在原地听广播;站好扶稳是关键,避免开车就摔倒;突然状况若发生,红色按钮叫司机;无时切勿图好玩,影响司机不应该;列车出现紧急事,冷静等候是第一;根据司机的指引,正确操作和撤离;车站内有逃生图,留意线路和装置;着急切莫人挤人,听从安排和指引;地铁站内人流多,万一被盗寻帮助;车站设有警务室,第一时间可出警。”(张勇)
安全观察
地铁发展如何才能不“脱轨”
昆明地铁事件,只是众多地铁安全事故中的一例。近年来,地铁塌方、透水、地陷、站台漏水、列车追尾、受WIFI信号干扰等事故频繁发生。
网上披露的一份通报显示:2011年6月到10月,有关部门对多个城市的在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督查发现,在建设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检测等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专家、上海大学终身教授戴世强曾经撰文指出,地铁事故频繁发生乃是我国地铁建设超常速发展的结果。戴世强指出,我国地铁超常速发展,掌握的地铁技术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地铁线路控制系统,基本依靠引进,有的还是“黑匣子”,一旦出现问题,维修、重整都很困难。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院副研究员李晓龙指出,我国地铁发展速度快、线路运载负荷高、运行经验较缺乏、管理技术人才跟不上,地铁出现故障可以理解也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城市如何反应。
“地铁就像新软件,城市就像电脑,要把软件协调地安装到电脑里面。”李晓龙建议,地铁在建设的前期研究中,应与城市现有交通系统互相匹配。在运行过程中,既要考虑正常工况,也要应对故障工况,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比如发生故障后如何科学有序疏散站内人群,如何与公安、医院等部门联动等。
针对地铁核心技术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建议,要及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实现。即使是从国外引进相关设备,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及时消化,打开“黑匣子”,或者整合成自己能完全掌控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故障发生。( 新华社)
(来源:云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