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评报告几无公信力 报告简本仅向公众开放十天--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我国环评报告几无公信力 报告简本仅向公众开放十天

2013年01月10日09: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中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记者庄胜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环评报告全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项目建设前进行的、对于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程度的预先评估。如果报告认为项目建成后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那么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就必须进行修改,甚至取消。

  环评报告起到重要的把关作用,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规定重大建设项目必须预先通过环评报告,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环评机构加以审核。但近日,环保部的一项专项检查表明,目前许多环评机构存在严重的问题。

  根据通报,环保部此次针对501家--也就是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环评机构的检查中,88家环评机构的环评文件质量低下,甚至有两家机构隐瞒情况、材料造假。调查显示,环评机构在工程方面前普遍缺少话语权、在报告的真实性上也有很多水分。

  作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一环,此次环保部检查中发现的刻意隐瞒、造假的情况,让环评机构的公信力无处安放。在很多环评从业人员看来,这样的惩罚势在必行,但在惩罚背后,是整个行业的尴尬处境和鱼龙混杂的现状。上海某大型环评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因为拥有环评资质的机构过多过杂,行业内甚至正在发生“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工作人员:如果是一些小项目,反正资质大家都有,甲级单位开的价位会比较高一点,三万块钱,然后工程单位就觉得别的单位可能一万五、两万就能做了,毕竟是一个文字工作。但实际上要去认真负责做的话,要去看现场、用模型估算、然后提出措施。一些小单位就觉得可以依葫芦画瓢,电脑上复制粘贴就行,有的单位一个环境报告表可能半天就写出来了,对于业主来说,我拿到批文就行了,谁管你是用几天做出来的。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