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迷信”里的浪漫与现实【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数字迷信”里的浪漫与现实【2】

2013年01月08日07: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这种基于数字迷信的“人造节日”,让很多原本普通的日子变得生动了起来。出现这种新趋势的原因,说得好听一点是在网络文化中成长的年轻一代普遍更有创意,说得直白一点则是因为大家太“寂寞”、压力太大。更残酷一点的现实是,新式“数字迷信”成为一种风尚,很大程度上是商家忽悠和媒体炒作的结果。

  原本很普通的1月4日为何受到年轻人热捧?日期谐音蕴含的美好意愿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另一方面在于,商家和媒体凭空炒热了“万年真爱日”这一概念,像病毒广告一样强化和重塑了人们对这个日期的认知;而爱情历来都是商业促销的主打牌,好几部电影将档期安排在这一天,众多商场很早之前就开始做促销宣传,也很容易制造一种狂热氛围。

  在如今这个消费社会,数字迷信完全可以作为促销噱头,忽悠也早已被当成一种生产力。相信很多人对2012年的“双十一促销大战”记忆犹新,这个受年轻人热捧的“人造节日”,最终创下了支付宝单日交易额191亿元的电商新纪录。很明显,“光棍节”和情人节、圣诞节一样,已经成为商家吸金的噱头。而足以证明这种“新式数字迷信”荒唐之处的例子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在随后的2012年12月12日,打着“要爱要爱要爱日”的名义,再度掀起了新一轮促销战。

  无论是过去那种传统的数字迷信,还是年轻人的“新式数字迷信”,其中的数字都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阻止不了任何事情的发生,也不会带来任何好运或不幸。摸透商家和媒体炒作数字的手法后,应该会有更多人能认清数字迷信的现实,不再轻易被忽悠、被裹挟,而只是将数字的偶然组合当作一种娱乐和消遣。(汤嘉琛)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