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来龙去脉【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来龙去脉【3】

2012年12月24日08:13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主题延伸】

  共产国际主要对华工作机构的历史变迁

  根据现有资料可知,除了共产国际远东局以外,共产国际设立的主要对华工作机构还有:

  ◆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1920年5月在上海成立,设有中国科、朝鲜科和日本科。中国科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在学生组织中以及在中国沿海工业地区的工人组织中成立共产主义基层组织;在中国军队中开展共产主义宣传;对中国工会建设施加影响;在中国组织出版工作。该处于1920年8月自行解散。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书记处

  1921年1月成立,它的任务是:向共产国际汇报远东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的现状及性质,向这些国家的工人和革命组织介绍共产国际的方针、任务以及共产国际对于殖民地国家民族革命运动的纲领和策略;帮助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广大的劳动群众战胜殖民统治。该处于1922年2月被取消。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

  1922年12月成立,该部的工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编辑《远东通讯》,按名单寄给各国党的最高领导人;二是成立外文图书出版社,建立编辑室,出版科教刊物,开办“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图书室”。1926年3月,该部被改组为近东(地区)书记处和远东(地区)书记处。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地区)书记处

  1926年3月24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决定把所属各支部所在国家按地理位置划分为11个地区,每个地区设立一个书记处。4月9日,远东书记处举行第一次会议,建议共产国际应当加强在中国的领导工作,并提出“尽快成立远东局”,以加强这种领导。1927年该处被撤消。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地区)书记处

  1927年底成立。 1928年6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小委员会会议决定,建立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书记处常设中国委员会。11月12日,米夫在中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明,该委员会的任务是:“预先仔细研究与中国工作有关的材料,以便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经常性的、定期的和系统的指导。”有关中国的一些问题也在中国委员会上讨论决定。该处的工作到1935年七八月结束。(万铭辑自《中共党史研究》)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共之间的组织关系

  共产国际、联共(布)和中共三者之间的组织关系,是在违背正常党派关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情况下形成的特殊关系。

  ◆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关系

  共产国际章程规定,共产国际是一个世界性政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然而,这个规定对联共(布)却是个例外,联共(布)实际上是共产国际的领导者。这主要体现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是联共(布) 中央领导成员,他们的任免也由联共(布)中央决定;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决策受联共(布)的支配和影响;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可以直接派遣和指挥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

  ◆联共(布)与中共的关系

  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是平等的两党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对中共中央的指导,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向中共中央发布指示;二是通过莫斯科驻华代表(包括苏联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指导中共中央工作。联共(布)给驻华代表以充分的权力,使其“越俎代庖”,通过非正常工作程序直接决定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事务。

  ◆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

  在中共幼年时期,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在中共中央的一些重大决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共产国际对中共实行的是集权制的领导,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对中共中央实行的是干涉式、密集式的指导,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共党内贯彻莫斯科的方针和政策是不遗余力的。(钟河辑自《党的文献》)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