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会如何产生?
听到这个问题,韦斯特伯格卸下防备,透露了其中细节——
“文学奖评选团队很稳定,由瑞典学院院士构成,对评选过程和结果有绝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严守诺奖传统。”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由哪些人组成?它是怎样产生的?
对此,韦斯特伯格表示——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团队很稳定,由瑞典学院院士构成,对评选过程和结果有绝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严守诺奖传统。”
目前,瑞典学院共有18位院士。韦斯特伯格说:“每年会由这18个人共同推选出5名院士组成当年的文学奖评委会。”
“要成为院士并非易事,这当中有很严格的传统。”他说,“要等一个院士去世,才能增补新院士,早在1786年,国王古斯塔夫创建瑞典学院时就确定了院士终身制。”
这时,韦斯特伯格开起了玩笑——
“国王不知道现在的人寿命那么长,在那个时代,人的寿命平均也就50多岁,现在学院的高龄院士已有94岁。”
说起自己的经历,韦斯特伯格很自豪。
“我在1998年被院士们推荐进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2005年,我被推选为评委会主席,到现在已有7年。”
他强调,不要以为院士年龄大会降低评委会和学院工作效率。“院士们是拥有绝对学术权威、经验极其丰富的人,评选诺贝尔文学奖就需要这样的人,才能保证评选质量。”
有人泄密吗?
韦斯特伯格很快明白这个问题的含义,给出的答案一针见血——
“泄密?天方夜谭!我知道互联网上在结果宣布前有各种议论,但我想通过你告诉中国读者,学院绝无泄密者!”
在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互联网上流传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与莫言进入终极较量,最后的获奖者将在他们中产生。
如此准确的预测,难道有人泄密?
对此,韦斯特伯格直言:“泄密?简直是天方夜谭!我知道互联网上在结果宣布之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但我想通过你告诉中国读者,学院里绝对没有泄密者。”
他强调,听说有博彩公司在结果公布前称猜中莫言获奖。“瑞典学院对各种可能造成泄密的苗头都很警惕,文学奖有它的传统和坚持,学院绝没有泄密者存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