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专家谈罗阳:实干兴邦的科技典范【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时事观察

国防科大专家谈罗阳:实干兴邦的科技典范【2】

■ 盖立阁

2012年12月07日23:5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罗阳践行了科技报国的优秀科技价值传统

“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海外科学家,胸怀国家自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义无反顾地投奔祖国怀抱。彭桓武曾义薄云天地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新中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科技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爱国济民情怀、经世致用思想和自力更生精神凝结升华为“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科技报国观,“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科技事业观,以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科技义利观,从而积淀形成了忠诚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优秀科技价值传统。而新时期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更是“两弹一星”精神和新中国优秀科技价值传统在当代的发扬光大。

“赤胆忠魂应犹在,殚精竭虑未了情。”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罗阳在他51岁的短暂人生中,“有4年在学飞机设计,20年在研究所搞研发,10年从事飞机生产制造,歼-8系列、歼-11系列飞机的成功研制都倾注了他的心血”,直至为我国歼-15舰载机实现从陆地到海洋的飞跃献出自己的生命,将航空报国的志向写在蓝天碧海之间。罗阳的大学老师郑彦良教授沉重而客观地指出,“如果不是走得那么壮烈,罗阳会像其他从事军工的同事一样,默默无闻地走向八宝山。”罗阳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以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爱国情怀,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践行了忠诚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优秀科技价值传统。

榜样力无边,精神永流传。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罗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积极践行新中国优秀科技价值传统,长期坚守“白+黑”、“五+二”的“人生Style”,才创造了新中国辉煌的科技业绩。而互联网上各具创意、广为传播的“航母Style”,也正是广大人民对以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罗阳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人生Style”的礼赞和崇尚。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铁虎)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