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6岁的孟繁水被分配到北京郊区一个纺织机械厂工作。“这也许是龙文化在我心中隐隐萌发的时刻。”一有机会,他就会坐好几个小时的公交车跑到故宫里去,如痴如醉地去看那里各种各样的“龙”。他说:“故宫一共有18700多龙纹图案,但遗憾的是很多没有开放,我那时看的至少有3000多条。”
在故宫里,他朦胧地感受到“龙”的气息,“龙”的形体,“龙”的神韵。而当他全身心投入书法之后,似乎感到“龙”字就在自己身边,逐渐融入身心之中,须臾不能分开。
在孟繁水家中,记者见到了他搜集十余年而完成的书画长卷——《千龙图》。这副长106米、宽0.8米的作品由1001个各具形态的“龙”字汇集在一起,囊括了商周、秦汉至民国及当代的著名碑刻、字帖、拓片中的“龙”字,包含楷行草隶篆及各大家之精华,风格迥异却浑然一体。孟繁水说,中国是龙的国度,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而1001的想法取自阿拉伯文学一千零一夜,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传播“龙”文化对他来说,几乎是一种本能。他认为,“龙”不仅仅是刻在金石上的艺术品,更是活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融化在龙的传人血液中的精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