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存疑:到什么程度算体罚?
在钱报家长会QQ群,记者转发了教育厅昨天公布的《2012年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调查参考问卷》。
问卷一共8个问题,包括孩子的任课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教师是否要求孩子参加有偿家教或补课?任课教师是否对孩子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或者其他歧视情况?教师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之便接受或索取家长礼品、礼卡的情况?任课教师是否存在向孩子销售或强制推销教辅资料的情况等。
8个问题中,引起家长争议最大的是“体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什么样的惩罚构成问卷中的“体罚”?比如孩子被老师罚站在教室后面,算不算?孩子上课开小差,老师让他站着上完一堂课,算不算?还有家长担心,老师教育孩子,如果没有惩罚手段,怎么管住班级纪律?甚至有家长提议,能否制定一个合理惩罚的规定,家长可以对照老师有无违规?
记者向励如孟转达了家长的顾虑。励如孟说,制度没法细化到“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体罚”。对家长来说,填这个问卷的“体罚”,就是家长自己心中的一个度、一杆秤。比如到教室后面罚站,罚10分钟,很多家长不会归入体罚范畴,但如果罚站了半天,就会考虑是不是体罚。一般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体罚无法量化。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第三条“关爱学生”,提到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慈相济”的“严”,现在成为师德检查中,最难界定的元素了。(王玲瑛)
(来源:钱江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