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陈冉曾经作为“评委”参加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书记大考”。如今再次出现在“考场上”,他的身份却变成了“考生”。
自2006年起,每年年末,永乐店镇都会举行一次“书记大考”。考场就设立在露天广场上,全镇3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轮流登台,公开述职,接受在座村民代表的现场打分。“大考”成绩计入基层干部年度考察评价体系,“挂科”的书记将被要求进行整改,如果整改还不合格,就会被免除职务。
在38位现场述职的村支部书记中,唯一一个脱稿演讲的陈冉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一来,陈冉年轻,只有28岁。二来,在一片京腔京韵中,只有他一个人是徐州口音。
原来,陈冉是北京首批升任“党政一把手”的5名大学生村官之一。谈起从大学生村官到“村官”的转变,陈冉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合不上了。
是金子也要踏踏实实发光
2006年,陈冉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这时,他突然得知北京开始招聘大学生村官。陈冉来自农村,自认为对农村比较熟悉,坚信自己在基层能有一番作为。而且,陈冉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能留在北京。他觉得,3年后自己一定能找到很好的出路。
就这样,陈冉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小务村,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当时心里想着,我不可能干一辈子大学生村官啊,只干3年也好,续聘一届再干3年也好,总还要去再谋出路的。但是,既然在这个位置上了, 这3年就一定要干好。” 陈冉说,“我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留下脚印,也许不深,却是必不可少的。”
村里的工作细碎而繁杂。陈冉却有耐心,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
小务村有个拥有1500亩水面的淡水鱼养殖合作社。一次,领导要求陈冉写一份合作社介绍材料。有人给他出主意:“你把别村的合作社材料拿来改一改报上去就行了。”可陈冉偏不。他走家串户,亲自去向老百姓了解合作社的情况,认认真真地写出了一个“原创”的合作社情况介绍,果真受到了镇里领导的好评。
为了把村里一直闲置的会议室、远程教育设备利用起来,陈冉向村书记提出申请,在每周三晚上举办“小务文化日”。他下载了许多农业科教片、法律法制影片等资料,每次都亲自设计、打印海报,通过大喇叭“做广告”,老百姓都“特愿意来”。“其实大学生村官要想有作为,第一就是胆子要大。不要在乎面子怕丢人,想到什么就要去做,别看都是小事。”陈冉说,“但前提是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知道自己能力到底有多大,而不是蛮干。”
小务村离镇上比较远。2006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事情很多很忙,陈冉就吃住在村里,一待就是近两年时间,甚至连周末都很少休息。
后来,陈冉和大学生村官“后辈”交流时,总会告诉他们:“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决不要为了表现而表现,而是要真正认真地走好每一步,自始至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时刻准备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