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的公示

![]() |
235 張 林 |
![]() |
236 張 俊 |
![]() |
237 張海營 |
![]() |
238 張 清 |
![]() |
239 陳奇峰 |
![]() |
240 羅 布 |
![]() |
241 金東升 |
![]() |
242 周宏勃 |
![]() |
243 周昆訓 |
![]() |
244 胡能迢 |
![]() |
245 胡煜坤 |
![]() |
246 姚志強 |
![]() |
247 秦 凱 |
(上接第十二版)
235 張 林
張林,男,漢族,1992年7月生,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坦桑尼亞分公司工程部部長。
在坦桑尼亞工作的張林遭遇航空事故時,臨危不亂,沉著應對,積極協助空乘人員疏散其他乘客,並冒險獨自返回機艙尾部救出一名非洲幼兒,展現出中國青年的勇氣與擔當,被譽為“友誼使者”。
2022年11月6日,張林搭乘的一架坦桑尼亞民航客機因天氣惡劣、視野受限,在迫降過程中不慎墜湖,客艙大量進水,機身急速下沉,乘客們的呼喊聲隨著水位上升變得愈加急迫驚恐。張林極力克制內心的恐懼,憑著在公司日常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中學到的技能,迅速掏出座位下的救生衣穿在身上,蹚著水走向機艙的緊急艙門。此刻,艙內水位不斷上升,已經快沒過頭頂。張林的眼睛進水,呼吸開始困難,但他內心清楚,打開緊急艙門才是大家逃生的唯一希望。在張林和幾名乘客的協助下,空乘人員最終打開緊急艙門。從艙內逃出后,張林爬上浮在水面的機翼,一邊用英語大聲勸告堵在艙門口的乘客趕緊離開,一邊幫助浮出水面的乘客爬上機翼。
就在大家紛紛爬上機翼時,張林突然看到后艙門口處有人托舉著一名幼兒正在掙扎。張林果斷沿著機翼爬上機身,慢慢挪到飛機尾部靠近后艙門的位置。看准時機,他將孩子一把抱進懷裡,再沿原路小心翼翼回到機翼。最終,張林和其他乘客被成功解救,並送到當地醫院接受檢查和救治。
在這次墜機事故中,機上43人共有24人獲救,19人不幸遇難。當天下午,坦桑尼亞政府相關負責人前往醫院看望了張林,並對他沉著應對險情、積極協助救援和營救當地幼兒的事跡表示贊許和感謝。被救孩子的父親對這位來自中國的“救人英雄”大加稱贊:“當聽說一個中國人救了我的孩子,我高興得哭了。孩子現在很好。我永遠不會忘記張林的英勇行為。”
張林榮登“中國好人榜”。
236 張 俊
張俊,男,漢族,1985年11月生,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街道龍溪路社區居民。
在山火面前,張俊發動上千名摩托車騎手志願者逆火而行,運輸救援物資,被人們稱為“摩托騎士”。
2022年8月21日,重慶市歇馬街道虎頭村突發山火,火借風勢快速蔓延,情況十分危急,由於山路崎嶇狹窄,大型車輛無法行駛,救援人員和物資運送都十分困難。張俊是重慶市北碚區的一名外賣員,得知火情后,他第一時間帶著10余名摩托車騎手奔赴一線救援,發揮摩托車靈活機動的優勢,為救火一線運送人員和物資。眼見火勢不斷向縉雲山核心保護區、城市聚居區蔓延,他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兩條視頻,帶動千余名摩托車騎手匯聚縉雲山,投入山火救援行動。
在5天5夜的救援中,張俊作為摩托車隊伍召集人和協調人,帶頭沖在救火一線,和其他騎手一起,不畏火勢凶猛,不畏高溫炙烤,不畏塵土飛揚,不分晝夜在山林間疾馳,在煙塵中出沒,開辟出一條條運輸線路,運輸了一批批救火一線最急需的裝備、物資和專業人員。他們還運送了防暑降溫物品,配合挖掘隔離帶8公裡,為扑滅重慶山林火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熱心腸的張俊報名成為重慶“雷鋒的士”志願服務隊首批隊員。在此期間,他把2米見方的車廂作為傳播友愛的流動平台,熱心周到地服務每一位乘客,曾幫助面臨猥褻的女子脫離困境,背著突發狀況的孕婦乘客就診……山火過后,張俊受到的關注比以前更多了,但他先后婉拒多份商業合作邀約,仍然踏實工作,還義務為家鄉特產帶貨。
張俊榮登“中國好人榜”。
237 張海營
張海營,男,漢族,1983年9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消防救援總隊晉中支隊戰勤保障大隊站長助理。
張海營勇救落水兒童、制服行竊人員,詮釋了見義勇為的高尚品格。他參加滅火救援戰斗4000余次,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竭誠為民”的初心使命。
2006年冬天,張海營在歸隊途中,路過運城安邑水庫時,聽見有人呼喊。他穿過聚集的人群,發現遠處有一個孩子正在水中掙扎。聽著孩子的求救聲斷斷續續,張海營連衣服都沒來得及脫,便直接躍入水中。冰冷刺骨的河水增加了救援難度,張海營拼盡全力向孩子游去,抱住孩子的那一刻,張海營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來。由於體力消耗過大,張海營兩次試圖將孩子拖上岸都沒有成功,最后在幾名群眾的幫助下,才將孩子營救上岸。上岸后,孩子已處於半昏迷狀態,他迅速對孩子進行心肺復蘇,直到救護車到達,確認孩子安全上車,他才默默離開。
還有一次,張海營休假探親,在太原火車站候車室等待進站時,看到一名男子將夾子伸向旅客的包裡行竊,張海營一邊大喊“抓小偷”,一邊追向行竊男子並將其制服,全力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002年12月,19歲的張海營加入山西消防這個“大家庭”,每每遇到險情,他總是沖鋒在前。2008年10月21日凌晨,一輛液化石油氣罐車途經212省道與寶成鐵路交會處的涵洞時,因罐體碰撞涵洞導致液體泄漏、燃燒。冒著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的危險,張海營沖鋒在前,用精湛的技術向罐體進行射水作業,成功解除罐體爆炸險情。
出色的救援本領背后,是堅持不懈的刻苦訓練。張海營先后參加全國性比武競賽4次、省級比武競賽80余次。2021年起,張海營擔負起培養滅火救援后備人才的重任。他的勇氣與擔當激勵著一批又一批青年指戰員成長成才、勇往直前。
張海營榮獲全國消防系統執勤崗位訓練標兵、全國消防系統滅火救援尖兵等稱號。
238 張 清
張清,男,漢族,1960年9月生,中共黨員,國家電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凌源市供電分公司河坎子供電所退休職工。
張清熱心公益、見義勇為,先后2次挺身而出,勇救5人,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
1996年夏天,凌源市河坎子鄉連續幾天的大雨導致山洪暴發。凌晨3點,張清在撤離時聽到微弱的呼救聲。他仔細尋找,翻過帶玻璃碴的院牆,蹚著及腰深的洪水,把呼救的兩位老人逐個背出來。剛把老人救出,洪水瞬間沖塌房屋。他救助老人的事在村裡傳開了,村民們贊不絕口。
2021年7月24日下午,張清路過河坎子鄉碾子溝村一處水域時聽到呼救聲,他立刻往河邊跑。“3個學生掉河裡了!”張清毫不猶豫地下了河。近岸的河底青苔濕滑,水中還有雜草和樹杈。張清的衣服刮破了,手腳劃破了,鮮血滲出來,他渾然不覺,先后救出兩名落水學生。“還有一個在水裡!”張清在渾濁的河水中張望,水面上已看不見那名落水學生的蹤影。體力明顯透支的他不得不上岸調整,隨即再次下水,一次又一次潛入水中。在離岸邊20多米處,他終於摸到孩子,用盡全力將孩子推上岸。可惜由於溺水時間過長,孩子已沒了生命體征,張清也因肺部嗆水嚴重、體力透支,被村民送到醫院治療。
在同事眼裡,張清敢攬“瓷器活兒”。有一年鄉裡電路改造,要在村民家門前架起電線杆,有村民不干,半個月毫無進展。張清主動請纓,白天晚上去做工作,十幾天下來,所有人都同意了,電路改造順利完成。在鄉親們眼裡,張清是出了名的“熱心腸”。誰家電視看不了,誰家電表不能用,他都主動幫忙。鄰居身有殘疾買藥不便,他主動跑腿。一天深夜,本村一名產婦難產大出血,他用三輪車將產婦送到醫院,產婦轉危為安。
張清榮獲遼寧省道德模范稱號,入選“遼寧好人”。
239 陳奇峰
陳奇峰,男,漢族,1970年9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衡水市春暉義工協會會長兼春暉救援隊隊長。
陳奇峰建立了衡水市第一支民間專業救援隊,近10年來,他帶領隊員一次次迎難而上,從尋找走失老人,到抗洪救災,他們沖鋒在前。
小時候,姥姥總是帶陳奇峰給村裡的孤寡老人送飯菜,這深深影響了陳奇峰。“義之所在、必不容辭”,這句話他一直牢記在心。1993年,有一天下班路上,陳奇峰看見河邊一位老人一隻腳已踏入水中,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沖上去把老人拉了上來,經過溝通,他發現老人可能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陳奇峰多方打聽,找到老人的家庭住址,送其回家。他說:“雖然到家很晚了,但看到老人一家人團聚高興的樣子,我感到特別幸福!”2002年,陳奇峰在路上看到一輛面包車撞到路邊的大樹上,駕駛員頭部出血,昏迷不醒。他趕忙撥打120並撬開車門,用學過的急救知識給駕駛員包扎止血,直到駕駛員被送上救護車后才安心離去。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2015年,陳奇峰召集了一批退役軍人、醫護人員和精通無線電技術的人員,購買了沖鋒舟、聲吶探測儀、無人機等專業救援設備,組建了春暉救援隊,24小時值守待命。為提升救援專業性,春暉救援隊定期開展各類培訓,進行救援技能訓練,並與地方消防隊、學校、地震局等單位聯合開展應急演練。2019年12月23日,天氣寒冷,大霧彌漫,春暉救援隊連續接到兩戶居民因老人走失打來的求助電話。陳奇峰和隊員們冒著嚴寒在濃霧中展開地毯式搜尋,經過12個多小時奮力搜尋,兩位老人被找到,老人子女緊緊拉著救援隊員的手喜極而泣。
陳奇峰還經常帶領隊員走社區、進校園,開展義務宣講培訓,幫助群眾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掌握自救互救基本常識。
陳奇峰榮獲河北省道德模范等稱號,其家庭被評為國家能源集團最美家庭。
240 羅 布
羅布,男,藏族,1993年3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尼轄鄉雪龍村黨支部副書記。
羅布在帶隊搶修被沙塵暴損壞的雪龍村合作社房屋時,被鋼架砸中,不幸犧牲,年僅27歲。
雪龍村位於日喀則市定日縣尼轄鄉西北,地處山溝、相對偏遠。全村45戶、218人,僅有耕地698畝,草場質量差,資源匱乏。如何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是羅布日思夜想的事。2019年3月,雪龍村群眾共同入股,成立了雪龍村農產品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集機修、木工、縫紉、編織、糧油加工、便民茶館和生態商店等項目於一體的合作社,是全村發展致富的希望。
2020年2月13日傍晚,羅布和幾名黨員同志巡邏時發現,合作社房屋結構受大風天氣影響,出現鬆動跡象,他們趕緊進行了相應處理。第二天一早,當羅布和5名黨員來到合作社時,眼前一片狼藉,木工房的頂棚已被掀翻,扭曲的鋼架半搭在牆上,彩鋼瓦撕裂出長長的口子,破碎的玻璃滿地都是……羅布立即組織大家進行搶險,將損壞的頂棚和碎玻璃清理到一邊,再將木工房的機械、材料和半成品搬到其他工房內。當發現木工房有部分篾板吹到了院外的公路邊,羅布顧不上休息,又和兩名黨員到路基下撿拾。就在此時,一陣強風將合作社茶館的陽光棚掀翻了,羅布立刻高喊著讓大家躲避。不料陽光棚整個房頂的鋼架結構連帶玻璃一起被大風卷了起來,迎面向羅布重重砸下。等其他黨員沖過來時,羅布已滿臉是血,陷入昏迷。大家迅速將他送到鄉衛生院,經過止血、包扎等處理后,救護車載著羅布奔向85公裡外的定日縣城。不幸的是,羅布因傷勢過重,途中去世。
羅布榮獲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41 金東升
金東升,男,漢族,1988年7月生,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三塬鎮向陽村村民。
金東升常年從事水上旅客運輸工作,多次協助相關部門開展搜救,救助因船舶碰撞事故被困和落水的群眾。
2021年5月2日12時許,金東升駕駛“順渡6號”快艇運送游客從劉家峽大壩碼頭前往炳靈寺,行至炳靈丹霞地質公園果園附近時,發現兩艘快艇發生碰撞,有游客受傷。金東升立即駕駛快艇向事故快艇慢慢靠近,同時告知自己船上的游客。逐漸靠近時,金東升發現事故快艇船體傾斜搖晃不停,事故區域水面起伏不穩,船艙隨時可能進水,有的游客被困在船艙,有的大聲呼救,有的站在船尾哭泣,情況十分危急。當看到有人掉入水中掙扎時,金東升迅速鑽出船艙,奮不顧身地跳入河中,游向落水人員,靠著多年經驗,在起伏的水面上將落水人員拖至船邊,與其他救援人員合力把落水者拖拽上船。隨后,他又迅速游向事故快艇,一邊叮囑被困游客抓緊護欄站穩,一邊將其他游客一一轉移到前來救援的快艇上,確保所有人員安全脫困。救援過程中,他還積極聯系向陽村的私家車車主,把受傷游客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金東升平時積極參與水上安全救援演練,遇到船舶故障或人員遇險時,他總是義無反顧沖上前去參與施救。多年來,他累計救助故障船隻5艘,救助被困游客200多人,救助落水遇險人員8人。
金東升榮獲甘肅省道德模范稱號。
242 周宏勃
周宏勃,男,漢族,1990年10月生,生前系北京市新海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員工。
面對3名兒童被湍急的河水沖走的情況,千鈞一發之際,周宏勃義無反顧縱身跳入河中救人。落水兒童全部獲救,周宏勃卻因體力不支,不幸犧牲,年僅31歲。
2022年6月19日,周宏勃和妻子帶著1歲多的孩子到石景山區麻峪北口的永定河岸邊散步時,突然聽見有小孩的呼救聲。他循聲望去,發現有3名戲水兒童被湍急的河水沖到離橋墩四五十米遠的位置。當時有兩名年輕男子試圖下水救人,但因水流湍急,兩人施救沒有成功,又游回到岸邊。孩子們被水流沖得越來越遠,眼看水已經沒過求救孩子的眼睛。見此情形,周宏勃准備跳入河水中救人。妻子唐女士雖然知道丈夫會游泳,但不了解他的水性到底如何,又著急又擔心地說:“你別去,你要是有事了,我和孩子怎麼辦?”可周宏勃還是把手機扔給她,衣服都未來得及脫,義無反顧地去救人。河水湍急,成年男子需奮力游水,才能勉強露出頭部。救了兩名兒童后,周宏勃漸漸體力不支。
唐女士發現丈夫艱難地回頭向岸邊方向看了一眼,她立即感覺到不對勁,拼命大聲呼救。一名女士把隨身帶的游泳圈扔到水裡,幾名參與營救落水兒童的市民也游到周宏勃消失的位置進行搜尋,經過眾人的合力營救,3名落水兒童全部獲救,周宏勃卻不幸犧牲。
周宏勃是北京市延慶區香營鄉聶庄村人,家中有高齡的奶奶和年邁的父母,他的壯舉與好家教、好家風有很大關系。周宏勃的奶奶、父母都是大家眼中的“熱心腸”。在父母眼中,周宏勃知恩圖報、善良穩重、自信樂觀、樂於助人,是孝順奶奶和父母的好孩子。在妻子眼中,周宏勃總是很忙,每天都很早出門上班。在同事眼中,他是一個非常陽光的大男孩,每項工作都能出色地完成,深得大家的好評和信賴。
周宏勃榮獲全國見義勇為英雄、首都道德模范等稱號。
243 周昆訓
周昆訓,男,漢族,1977年5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吉林省舒蘭市人民武裝部政治委員。
2023年8月,吉林省舒蘭市出現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強降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周昆訓在帶領民兵分隊執行抗洪搶險任務中不幸壯烈犧牲,用生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面對抗洪救災嚴峻形勢,周昆訓帶頭深入受災最嚴重、險情最嚴峻的地域,靠前指揮、英勇奮戰,帶領民兵頂著大雨裝卸防汛物資25噸,蹚著齊腰深的泥水封堵決口,緊急搶修險工險段,配合當地政府轉移疏散群眾2000余人。開原鎮、七裡鄉等地汛情告急時,他不顧疲勞奔赴民兵備勤點,集結救援力量、裝卸物資器材、進行戰前動員,執行解救被困群眾和開挖非常溢洪道任務。
面對橋梁垮塌、道路受損、部分群眾被困失聯等險情,已連續奮戰超過15個小時的周昆訓,馬不停蹄轉戰金馬鎮等重災區。2023年8月4日凌晨,周昆訓所乘坐的指揮車突遇山洪,在車輛被激流掀翻、卷入洪水的危急時刻,他果斷將后排右側車窗打開,一把將駕駛員丁文龍拉到后排並推出車窗。二人協力從車裡脫困后,周昆訓還大聲喊道:“我會游泳,不要管我!”“趕緊脫掉上衣,減輕負擔,往邊上游!”2個小時后,丁文龍在事發地下游1.5公裡處獲救,而周昆訓卻不幸壯烈犧牲。
周昆訓的爺爺參加過解放戰爭。周昆訓的伯父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后犧牲在抗旱救災行動中。在紅色家風熏陶下,他矢志傳承革命精神、爭做紅色傳人。作為吉林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周昆訓整理口述歷史110余萬字,編寫《紅色印記》,主筆“民族英雄楊靖宇”和“東北老航校”等史志編纂。任武裝部政治委員后,走遍轄區20多個鄉鎮街道,狠抓國防動員和民兵隊伍建設,各項工作走在前列。
周昆訓榮獲吉林楷模等稱號,被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追授為優秀共產黨員,被批准為烈士,追記一等功。
244 胡能迢
胡能迢,男,漢族,1998年4月生,中共黨員,陸軍某部軍士。
胡能迢探親期間突遇火災,他逆火而行,六進火場解救被困群眾,並參與扑滅大火,排除液化氣罐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組織疏散全樓150余名居民,保護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022年2月12日22時許,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長堎鎮一棟老舊居民樓內著了火。正在堂姐家做客的胡能迢聽到呼救聲后,連外套也來不及穿就沖了過去。此時樓道裡濃煙滾滾,嗆得人睜不開眼,居民慌亂的呼喊聲、火焰燃燒的爆裂聲響作一團。胡能迢逆行而上,直奔濃煙源頭的住戶處,取出樓道內的消防器材,砸開房門,沖進廚房。此時,被困人員躺在地上已是奄奄一息,胡能迢隨即匍匐前行,簡單幫被困人員做了口鼻防護之后,將其背出火場,送到了安全地帶。緊接著,胡能迢立即折返,沖入火海,試圖控制火勢。聽說起火民宅裡還有老式液化氣罐,他准確找到,並迅速採取了隔火處理。胡能迢先后六次進入火場,一邊滅火,一邊組織疏散樓內其他居民,最終成功扑滅明火,樓內全體居民也安全疏散。此時的胡能迢紅腫著眼睛,咳嗽不斷,鼻腔、口腔裡全是煙灰,頭發和衣服也被“染灰”。附近的群眾拍下了這一幕,迅速在網絡上傳開,被網友親切稱為“最美煙熏妝”。
由於六進火場吸入大量濃煙,胡能迢被醫院診斷為吸入性肺炎。提起這些,胡能迢只是輕描淡寫:“請大家放心,我已經痊愈。”當被救者想要登門致謝,胡能迢婉言謝絕,他還將所獲2000元慰問金和10000元獎金全部捐獻給江西省紅十字基金會。
胡能迢榮立二等功1次,榮獲江西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45 胡煜坤
胡煜坤,男,漢族,1997年10月生,共青團員,生前系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鋼花村街道111社區居民。
胡煜坤在海南萬寧日月灣海域參與救援兩名溺水兒童時不幸犧牲。
2021年6月13日,從湖北前往海南的家庭旅游團一行幾十人在海邊游玩。當日16時許,海水開始漲潮,兩名小學生原本在淺水區游玩,被突然涌起的波浪卷進了深水區。“救命,有小孩被海浪卷走了。”海邊一陣慌亂,呼救聲不斷。聽到呼救聲,正在海邊游玩的胡煜坤立刻沖入海中,往孩子落水的方向游去,很快找到了兩個孩子,他背著一個孩子,一隻手抱著一個孩子,用另一隻手奮力劃水,向岸邊游去,但暗流太大,水流太急,胡煜坤顯得十分吃力。這時,游客黃先生也下水游到胡煜坤身邊,接過其中一個孩子,正要往回游,突然一個巨大的海浪向他們襲來,四人被沖散了。隨后一名沖浪者也趕來救援,把其中一個孩子救上了岸。過了一個多小時,在多方搜救下,黃先生和另一名落水的孩子被救上了岸,但胡煜坤卻不見了蹤影。次日凌晨,搜救人員終於找到了胡煜坤,但已無生命體征。
胡煜坤的父母都是人民警察,母親劉女士悲痛地回憶:“我們從小就教育他要幫助他人,他也成長為一個熱心腸的好孩子,隻要別人有困難,他就會沖上前幫忙,沒想到這次一去不回。”
胡煜坤榮獲海南省道德模范稱號。
246 姚志強
姚志強,男,漢族,1974年9月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一〇四團西城東社區居民。
姚志強面對歹徒,奮不顧身、挺身而出,以實際行動保護了鄰居人身安全,弘揚了見義勇為精神。
2020年8月29日17時許,姚志強忽然聽到一陣聲嘶力竭的呼救:“殺人了!快來人啊!救命啊!”喊聲令人毛骨悚然,姚志強急忙跑出去,發現鄰居劉某渾身是血,捂著頭跌跌撞撞地從自家院子拼命往外跑,后面緊跟的鄰居高某揮舞著一把菜刀。眼看劉某將被追上,姚志強順手抄起一塊木板向凶手沖去,並高聲喊道:“把刀放下!退回去!”隨即和高某展開搏斗,逐漸將高某逼回到院子裡並迅速關門上鎖,將其困住,然后果斷撥打了120和110,守在院子門口,防止高某再次出來行凶。
隨后,當地民警全副武裝第一時間趕到,迅速將高某擒獲。“我慶幸自己沖了上去,如果選擇躲在家裡,我這一輩子都會后悔。”姚志強說。
當年,姚志強剛從老家來到新疆時,因沒有一技之長,有時連吃頓飽飯都成問題,是當地熱心人在他最艱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一件件溫暖的衣服、一頓頓免費的熱湯飯,讓他感恩至今。
姚志強榮獲全國見義勇為模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道德模范等稱號,入選“兵團好人”。
247 秦 凱
秦凱,男,漢族,1989年2月生,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響水鎮苗寨村村民。
一輛三輪車滑入水渠中,秦凱毫不猶豫跳入冰冷的河水,3次潛入水中,勇救祖孫4人。
2022年3月29日15時許,響水鎮小浦居委會居民彭某的婆婆騎著三輪車,載著彭某和兩個孫女外出游玩。行至該鎮苗寨村昔陽渠東側路段時,因前方道路被車輛阻擋,向后倒車時操作不當,三輪車失控沖進渠中,河水瞬間灌進車內。祖孫4人無法打開車門,隻能在車裡大聲呼救。
秦凱隱約聽到一陣呼救聲,當即循聲四處查看,發現有人落水,便毫不猶豫地跳進河裡,向河中央快速游去。扎到水下后,他發現河水太深,根本踩不到底,使不上力氣。於是趁浮出水面換氣的工夫,向聞訊趕來的群眾喊道:“快拿鐵棍來,拿繩子來!”接過鐵棍,他一個“猛子”扎了下去,用鐵棍撬門砸窗,但因鐵棍太長沒有著力點,再次無功而返。就在他焦急萬分時,周邊工地開吊車的工人送來繩索。秦凱拿著繩子第三次扎入水中,摸索著將繩子牢牢綁在三輪車保險杠上,最終把三輪車重新拉出水面,將落水的4人全部救出。
上岸后,秦凱發現落水4人臉色發紫、沒有呼吸,他立刻指導大家進行心肺復蘇。持續兩三分鐘后,除了最小的女孩,其他3人先后蘇醒。隨后趕來的120救護車迅速將4名落水者送到醫院,經過治療相繼脫離危險。
作為響水縣紅十字會志願服務大隊的志願者,秦凱總是積極報名參加志願服務大隊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活動,經常跟著隊伍走進公園廣場普及應急救護知識,走進學校進行應急救護技能培訓,走進社區開展公益宣講活動。
秦凱榮獲“最美救護員”稱號,入選“江蘇好人”。
(下轉第十四版)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6日 13 版)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