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關於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的公示

2024年12月16日06: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58 曾信華

  159 謝運良

  160 勤 考

  161 賴家益

  162 潘明杰

  163 魏 明

  201 馬立斌

  202 王亞強

  203 王慶龍

  204 王 杰

  205 王 斌

  206 牛漢中

  (上接第九版)

  為了讓更多的群眾參與社區共治,傅天雷依托社區黨委倡導發起了“微光行動”志願服務,組建志願服務團隊,成立“安全宣傳、便民志願、紅色紐帶、文化傳承、環境美化、關愛幫扶、健康守護”7個小分隊,開展全方位志願服務活動,累計走訪慰問殘疾人、鰥寡孤獨家庭120多戶,先后組織開展春節慰問、迎新春聯歡會、志願巡河護河等系列活動。如今,“微光行動”志願服務團隊已成為右安門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

  傅天雷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全國最美基層民警等稱號。

  158  曾信華

  曾信華,女,漢族,1971年4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第四分公司出租車司機。

  “雷鋒的姐”曾信華多次送急危病患脫險,常年義務接送重病老人往返就醫,用實際行動幫人所難、助人所困。

  1992年,曾信華成為一名“的姐”。2013年,重慶市“雷鋒的士”志願服務隊成立,曾信華成為首批隊員之一。讓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免費乘車,每年“學雷鋒日”實行半價收費,這是曾信華自定的規矩,在她的行程中,免費接送的困難群眾非常多。2017年11月的一個清晨,曾信華遇到坐在輪椅上正在招手打車的張阿姨夫婦。在交談中,她得知張阿姨患有腎衰竭,又摔斷了腿,每隔一天就要去醫院做一次透析。兩人沒有兒女,很多司機怕麻煩不願搭載他們,雨天打車更是難上加難。了解情況后,曾信華毫不猶豫,表示願意免費接送老兩口。從此以后,曾信華每周3次,累計接送720余次,直至張阿姨去世。

  一次偶然機會,前往醫院看病的孫大姐乘坐了曾信華的出租車。因孫大姐患有嚴重類風濕病,四肢變形,行動十分不便,見此情況,曾信華主動下車攙扶、熱情服務。交談中,曾信華了解到,孫大姐的丈夫在鋼管廠打零工,每月僅有2000余元的收入維持一家人的開支,下車時她又主動免收車費,素昧平生的兩人因此結下不解之緣。此后兩年多時間,曾信華定期免費接送孫大姐到醫院看病,幫她買藥,還經常登門看望,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022年,曾信華主動加入重慶市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第四分公司“運輸服務突擊隊”,執行物資運輸服務和運輸保障服務等任務。一年時間裡,她共接送危重患者2650余人次。她建立5所“曾信華愛心圖書室”,單日往返達600多公裡,給鄉村小學送圖書,捐贈圖書上萬冊﹔填寫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把愛與希望傳遞下去”﹔“一對一”結對幫扶36名留守困境兒童。從業32年,曾信華積極弘揚雷鋒精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出租車司機加入“雷鋒的士”隊伍中。

  曾信華榮登“中國好人榜”。

  159  謝運良

  謝運良,男,漢族,1963年8月生,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好人協會會長。

  謝運良先后創辦兩家企業幫助殘疾人就業,同時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幫助他們走上自立自強之路﹔他樂於助人,熱心捐資助學、扶危濟困、架橋修路等﹔他熱衷公益事業,帶領宜章縣好人協會會員投身各類公益活動。

  1998年,謝運良回到郴州市宜章縣創辦吉興紙業,向殘疾人敞開就業大門,為他們安排適宜崗位,與其他員工同工同酬,累計吸納1409名殘疾人就業,其中540名重度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為幫助殘障人士提高職業技能,他投入500萬元建立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和“殘疾人之家”,培訓殘疾員工1300余人次,扶持23名殘疾人自主創業,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自立自強。

  2015年,謝運良投入3000余萬元建立兩條“資產收益扶貧生產專線”,實行單獨核算、按股權投入分紅,形成“就業幫扶、資金變資產、收益轉股權”等機制,共結對幫扶貧困戶2068戶11792人,分紅達2412萬元,實現股金參與可持續、利益鏈接可持續,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與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2016年,謝運良發起並成立宜章縣好人協會。在他的帶領下,好人協會隊伍不斷壯大,募集善款物資3000余萬元,每年開展各類公益活動近千場,為1280名貧困勞動力找到就業崗位。長期以來,謝運良幫扶困難學生20余名,想方設法為殘疾員工子女讀書、就業創造條件。他先后捐款596萬元修建兩座人行天橋,確保周邊群眾安全出行﹔為宜章第四中學捐款160萬元修建禮堂,為家鄉笆籬鎮黃竹沖村捐款100萬元修建文化中心。2021年,河南突發暴雨洪災,他迅速籌集價值20萬元的救援物資送往災區。

  謝運良榮獲全國助殘先進個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誠信之星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160  勤  考

  勤考,女,藏族,1983年8月生,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柯生鄉次漢蘇村村民。

  勤考秉持幫助他人、扶危濟困的大愛情懷,用堅強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義務照顧多名困難兒童。盡管生活並不富裕,但她日復一日的照料、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孩子們都健康茁壯成長。

  2012年,勤考一家從柯生鄉次漢蘇村搬到優干寧鎮。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她和丈夫四處找工作,分別當了保姆和司機,每月收入隻有3000多元。在當保姆期間,她看到一些孩子因家庭困難、家庭變故等原因無人看護,便萌生了照顧這些孩子的想法。2015年春節,勤考回老家次漢蘇村過年,當時天氣特別冷,看到本村一個穿著薄藏袍光著腳獨自玩耍的男孩凍得瑟瑟發抖。經向鄰居打聽才知道這個男孩叫才旦扎西,父母離了婚,母親回了娘家,父親不知去向,勤考便把孩子帶回家裡代為義務照顧。旦增久美父母離異,父親外出打工,80歲的爺爺年老體衰,善良的勤考便把他接到身邊照顧。10余年來,她相繼義務照顧7個孩子。

  無論生活還是學習,孩子的大事小事都由勤考操心。她給孩子們制定了詳細的飲食計劃、作息計劃,日復一日悉心照料他們,孩子們一個個身體健壯、身心健康,很少發生爭搶東西、鬧矛盾的事情。

  勤考在照顧好孩子們生活的同時,還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教育他們,幫助他們從小養成尊老愛幼、善良正直、無畏困難、勤勞朴實的良好品質。如今,她代養的孩子們大多已經上學了,他們紛紛表示,“我們要向勤考媽媽學習,做回報社會的好心人!”

  勤考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161  賴家益

  賴家益,男,漢族,1998年12月生,共青團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青年創業創新協會副秘書長。

  賴家益積極投身家鄉建設,發揮短視頻自媒體的影響力,帶動農村青年創新創業,助力家鄉農副產業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賴家益幼時父母離異,家境貧寒,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在國家政策幫扶下,他勤奮學習考上大學。2020年,他為爺爺奶奶補拍的一組婚紗照在網絡上獲得極大關注,2021年6月大學畢業時,他已是擁有百萬粉絲的短視頻博主。他毅然歸鄉,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父老鄉親,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從2021年9月開始,賴家益利用自己的“網紅”身份,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幫助父老鄉親推銷紅薯、荔枝、雞、海鴨蛋等家鄉“好物”。2022年,他助力37戶村民實現人均增收3萬多元。在共青團“青耘中國·秋收碩果”公益直播助農活動中,賴家益的抖音直播間作為7個全國示范性公益場次之一,為脫貧地區直播銷售12萬斤農產品。在2023年1月的“青春聯手助力振興”第三屆中國青年年貨節廣西專場活動中,賴家益的直播間當日觀看量達到290余萬人次。2023年2月至3月,他為鄉親們賣出了200多萬斤紅薯,輻射100多戶農戶,增加產值500多萬元。

  賴家益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在他曾經任教的小學裡,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他挨個給留守兒童家長打電話、做工作,並做出“你回來帶娃,我幫你直播帶貨”的承諾。在賴家益的號召下,已有45名家長回到鄉村。他還積極開展公益宣傳,以文藝志願者的身份到鄉村演出,盡心竭力推動村校聯動,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賴家益榮登“中國好人榜”。

  162  潘明杰

  潘明杰,男,漢族,1950年11月生,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柳街道專職人民調解員、鄞州區公安分局老潘警調(聯調)中心負責人。

  潘明杰多年來奔波在基層調解一線,以“群眾事就是我的事”為情懷,用心用情用智調解每個案件,把熱心服務寓於調解工作中,甘心做為民解憂的“及時雨”。

  2012年,潘明杰從物業經理崗位退休后,應邀當起“老娘舅”,並成立寧波首家以調解員名字命名的“老潘聯調工作室”。國企改制300余名員工勞動合同糾紛案、某高校學生非正常死亡案、待拆遷市場夜間火災案等一批疑難案、歷史積案,在他全力調解下得以解決。多年的調解經驗,被提煉成了“335快樂調解法”“老潘三十六計”。“活水養魚”“笑裡藏心”“將心比心”等36個調解案例已成為寧波1.4萬調解員的“工具書”。10余年來,潘明杰累計調解案件3000多件,涉案金額達2.6億元,其中百余件是重大疑難陳案,調解成功率100%,調解案件零投訴、零反彈。

  潘明杰注重做好傳幫帶,建立11家“老潘”加盟店,手把手帶出108名“小潘”調解員。如今,一個個“小潘”活躍在寧波各大矛盾糾紛調解處的舞台。2018年,工作室升級為老潘警調(聯調)中心,實施“視頻遠程調解”“滴滴式調解”等新時代“楓橋經驗”模式,出台浙江省首個社會矛盾糾紛警調銜接服務規范地方標准,成為浙江警調的“樣板店”。

  潘明杰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浙江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163  魏  明

  魏明,男,漢族,1945年10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監獄管理局退休干部。

  魏明以崇高的政治責任,把真情大愛播撒滋潤在服刑、勞教人員的心靈上。他堅持助人為樂,扶危濟困,開展公益宣講,矢志不渝弘揚傳承雷鋒精神,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人生華章。

  2000年初,一對夫妻雙雙入獄,留下3個孩子,大的11歲,最小的隻有6歲,魏明擔當起了“養父”的責任,一管就是7年。每當孩子過生日時,魏明有時無法前去,就托人給孩子送去蛋糕和祝福,讓孩子享受到父母般的關心和溫暖,直到父母刑滿釋放回家。從警10年,魏明先后幫扶貧困服刑、勞教人員的子女31名,資助金額累計8.4萬元。達斡爾族婦女蘇日娜的兒子中考后精神失常,她通過網絡找到魏明,尋求幫助。面對孩子高額的治療費用,魏明說,“不能讓缺錢阻礙治療的腳步”,他想方設法籌集住院押金,蘇日娜的兒子因此得以及時治療,痊愈康復。

  魏明還是呼和浩特市順風車隊的發起人。2003年11月,為方便接送孫女,魏明買了一輛車。當時正值“非典”時期,少有人敢拉載乘客,魏明就開始做起了順路捎腳的事。車隊的順風車都是私家車,主要針對特殊時段、特殊路段、特殊人群免費提供幫助。

  退休后,魏明投身開展公益講座、培養教育未成年人的工作中,他整日奔波在作報告、演講的路上。魏明因患有嚴重的前列腺疾病,為了不影響宣講,在講課時他需要穿著成人尿不濕。他克服身體傷病,堅持完成道德公益講座1005場,宣講受眾達14.7萬人次。魏明十八年如一日,致力於通過公益宣講在青少年的心中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魏明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內蒙古自治區“北疆楷模”、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范等稱號。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按姓氏筆畫為序)

  201  馬立斌

  馬立斌,男,漢族,1990年6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有個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馬立斌自退役以來多次見義勇為解救受困人民群眾,多次參與抗震救災、捐資助學幫扶特殊群體渡過難關,盡顯軍人擔當。

  2012年退役后,馬立斌在忻州藍天救援隊擔任了半年教官,並考取了《自救互救証》和《呼號証》,他矯健的身影時常活躍在救援第一線。2021年10月,馬立斌在五台山景區中心區發現3名徒步朝台的游客,其中兩名因氣溫驟降已經凍傷,並產生了高原反應,生命垂危。馬立斌見狀立即展開急救,並脫下自己的大衣為受傷人員保暖。隨后,他將兩名受傷游客背到車上,駕車前往衛生院后又送至忻州市人民醫院,確定兩人轉危為安后默默離開。

  2017年,湖南、江西等地發生洪澇、泥石流等災害后,馬立斌主動聯系山西省愛心企業,將價值120萬元的救災物資發放到災民手中﹔同年,青海玉樹受災,他發起募捐籌集了價值125萬元的愛心生活物資,為最困難的“三孤”群眾送去了溫暖,幫助他們渡過難關。2020年,五台山發生山火時,他連續多日為救火的戰士運送滅火器材和生活用品。2021年,河南洪災期間,馬立斌迅速行動,為山西省藍天救援隊募捐物資,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同年山西遭遇強降雨時,他迅速響應,與當地政府和救援隊緊密合作,籌集並運送雨具、保暖物品、食物等應急物資,助力災區人民渡過難關。

  馬立斌積極參與助學活動,幫助困難學子完成學業,用於困難救助和助學的資金超過40萬元。他還發起“愛能量”黃手環公益活動,免費給忻府區、保德縣、五台縣等地老人發放防走失黃手環約2萬個,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幫助迷失的老人找到回家的路。

  馬立斌入選“山西好人”。

  202  王亞強

  王亞強,男,漢族,1988年12月生,生前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克爾根卓街道明珠社區居民。

  王亞強在下班途中,面對危險挺身而出,奮不顧身跳入泄洪水渠營救小女孩,小女孩得救了,他卻被大水沖走,獻出寶貴生命,他見義勇為的壯舉感動了很多人。

  2017年7月30日19時,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七團五連食品加工廠工作的王亞強和工友們下班回家時,突然聽到一陣急切的呼救聲“救命救命……”。循聲望去,隻見不遠處一名婦女一邊沿著新布哈干渠跑一邊大聲呼救。“不好!一定是有人掉進水裡了!”王亞強和工友迅速向下游跑去。

  新布哈干渠是一條排洪渠。當時正值灌溉用水高峰期,排洪渠水深近兩米,水流湍急,落水女孩的父親已經跳進渠裡抓住了孩子的胳膊,但兩人都被水流沖得站不穩腳跟。王亞強和工友來不及多想,紛紛跳入水中。他們合力抱住小女孩,趕來救援的其他人用繩子先將小女孩和父親拉上岸,接著工友也被拉了上來,但是體力不支的王亞強被湍急的水流沖向遠處,瞬間就沒了蹤影。岸上的人們趕緊順著渠道向下游跑去,希望能夠救起王亞強。大家把繩子拴在腰上,在水中摸索著走了近4公裡,找了3個多小時,依然一無所獲。

  直至7月31日凌晨,在多個搜救小組的共同努力下,失蹤8個多小時的王亞強最終在離事發地40公裡外的一個閘門口被找到,此時的他已無生命體征,生命永遠定格在29歲。事發當天,他的兒子才剛出生65天,幸福生活剛剛開始的王亞強就這樣匆匆地離開了。“他救了我的女兒,保住了我的家庭,可是他自己剛剛出生還不滿百天的孩子卻失去了父親,這讓我感到非常痛心。”每當想起搜救王亞強的情景,落水孩子的父親淚流滿面。

  王亞強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03  王慶龍

  王慶龍,男,漢族,1968年2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安徽省淮南市林業局上窯林場黨支部委員。

  王慶龍在危急時刻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竭盡全力救出落水女子,自己卻因體力不支英勇犧牲,用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錚錚誓言。

  2022年10月7日,王慶龍和朋友們一起在淮南市大通區上窯林場思源新村水塘釣魚。22時左右,突然傳來呼救聲。王慶龍循聲望去,模模糊糊看到一個人在水中掙扎。“不好,有人落水了!”他迅速朝落水處跑去,看到一名女子在水中掙扎,仰著頭在喊救命……見此情景,王慶龍立刻在岸邊找了一根木棍伸向落水女子,但木棍不夠長,沒有營救成功。為更快救人,王慶龍在呼叫同伴的同時,顧不上脫去衣鞋,毫不猶豫地跳入水塘,奮力向落水女子游去,當他到達落水位置時,女子已經沉到了水下。水塘最深處將近3米,塘底還有淤泥,再加上深夜一片漆黑,王慶龍在水下摸索搜尋多次,終於找到落水女子,竭盡全力將其從水中撈起並翻過身,用手托舉著游向岸邊。此時,王慶龍的朋友和附近幾名村民都趕了過來。“快接住她,趕快救她,已經嗆水了。”王慶龍已經精疲力竭,他用盡全身最后一絲力氣將女子推向岸邊,自己卻沉入水中。岸邊村民將落水女子和王慶龍先后救上岸,女子被救上岸時尚有意識,村醫馬上對其進行了心肺復蘇,經過10多分鐘的急救,女子將嗆進腹中的水吐了出來,轉危為安。王慶龍被救上岸時已處於昏迷狀態,身體依然保持著托舉的姿勢,緊急送醫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王慶龍1986年進入上窯林場工作,36年中,他日復一日奔走在林場的密林和苗圃中。他在工作中認真負責,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護林員”﹔生活中樂善好施,常常向林場職工和村中老人伸出援手。生死考驗、義無反顧,王慶龍用危急關頭的勇毅一躍詮釋了舍己為人的可貴精神,凡人義舉令人動容。

  王慶龍榮獲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04  王  杰

  王杰,男,漢族,1997年5月生,生前系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魚泉街道魚合社區居民。

  王杰在關鍵時刻救人於危難,為救溺水兒童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彰顯了平凡英雄的英勇無畏,用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

  2021年6月27日,王杰和朋友在遵義市播州區新民鎮岩門村向家溝烏江邊游玩。一名男子帶著孩子在江邊玩耍,小孩在嬉水時不小心滑入江中。由於水流較急,孩子不會游泳,很快就被沖到100多米遠的江水中間,男子立即跳入江中施救,孩子的家人也大聲呼救。王杰聽到呼救聲,看到遠處有一個孩子在水中拼命掙扎、時浮時沉,情況十分危急。他邊跑邊脫衣服,沖向江邊縱身一躍跳入水中,奮力向孩子的方向游去,憑借良好水性,很快游到孩子身邊,將孩子一把抓住,使出渾身力氣往回游。岸邊有人拋了一個救生圈給男子,男子抓住救生圈也游了過來。但是由於烏江水很深、漩渦多,王杰體力開始下降,看到男子拿著救生圈游了過來,王杰用力托起小孩推向男子。男子抓住孩子后,借助救生圈向岸邊游,成功獲救。王杰卻因體力不支,被急流卷入漩渦,不幸遇難,年僅24歲。

  危急時刻的大義之舉,離不開家庭日積月累的熏陶。王杰的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王杰從小就聽著外公的故事長大,外婆也是“光榮在黨50年”的老黨員。在老輩人的影響下,王杰從小就能吃苦、懂感恩,常常幫助鄰居,是一個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的人。

  王杰榮獲全國見義勇為模范、貴州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205  王  斌

  王斌,男,漢族,1975年2月生,中共黨員,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外納鎮外納村村民。

  王斌積極參加抗洪搶險,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勇救多名落水者,譜寫了洪水無情人有情的動人故事。

  2020年8月,隴南遭遇特大暴洪災害,大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在重災區武都區外納鎮,連續不斷的強降雨導致白龍江江水暴漲,河堤多處決口,道路嚴重損毀,通信中斷,房屋被淹。面對災害險情,王斌主動報名參加抗洪搶險隊,連續10多天不分晝夜地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還出動自家推土機轉移公路兩側的受災群眾和生活物資。

  8月21日下午,在對白龍江河堤決口進行封堵時,因道路底部被江水掏空,參與搶險的一台挖掘機突然側翻掉入江水中,車上6人落水。眨眼間,落水者便被洪水沖散,其中1人已被江水沖出100多米遠。危急時刻,王斌飛奔到落水現場,跳入湍急的江水中,向快被江水吞沒的落水者游去。王斌用了20多分鐘才拖拽著體重170斤的落水者游到江中一處沙梁。面對橫在眼前10多米寬的洪流,體力透支的王斌急中生智,抓住一根從江面漂來的塑料軟管,將落水者牢牢綁在自己身上,咬緊牙關再次蹚入洪流中,繼續游向江邊,將落水者送上岸。王斌顧不上休息,轉身再次跳進凶猛的洪水中。最終,在他和消防隊員、當地熱心群眾的通力合作下,6名落水者全部獲救。

  王斌憑借高超的游泳技術和過人的膽識,多次救助落水群眾。1993年6月,年僅18歲的他在白龍江外納段勇救溺水的周家山村村民周克勤﹔1996年7月,他在外納村魚塘裡成功救起落水的桃樹坪村村民周貴林﹔2013年7月,白龍江段橙子溝水電站泄洪期間,在外納村做生意的何新宋不慎被洪水沖走,王斌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電話通知電站關閉閘門,並迅速沿河搜救,成功救起了他。

  王斌榮獲甘肅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206  牛漢中

  牛漢中,男,漢族,1954年12月生,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牛坨子村村民。

  牛漢中在干農活時發現有小孩落入附近的水渠中,危難之時,他挺身而出、機智救援,將兩個孩子先后救上岸並護送回家,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2022年2月19日下午3時左右,牛漢中正在地裡干活,看到遠處3個孩子濤濤、軒軒、子涵(均為化名)正沿著水渠走。“離渠邊遠點兒!冰面開化了,別掉下去!”他朝著孩子們大聲呼喊。由於距離太遠,3個孩子並沒有聽到,轉眼就走上了水渠冰面。走出一段距離后,孩子們發現冰面鬆動,急忙往回跑。由於冰層很薄,3個孩子接連掉入冰水中。其中離岸邊較近的濤濤掙扎著離開冰面,跑上岸大聲呼救。聽到呼救的牛漢中扔下手裡的農活,飛奔到水渠邊。危急關頭,牛漢中快速折下一根粗大的枯樹枝,遞給離岸邊近一些的軒軒。牛漢中用力向上拉,連續3次努力,終於把軒軒拉上了岸。子涵距離岸邊較遠,沒辦法一下抓住樹枝。牛漢中急中生智,找來一條長麻繩快速拋向子涵,但子涵的雙手已經凍得不聽使喚,抓不住繩子。情急之下,牛漢中在繩子一端做了一個套圈,用套圈套住了子涵,拼盡全力把他拉上了岸。

  上岸后,子涵身體凍僵、嘴唇發紫,不停地哆嗦,一時無法說清自家住址。牛漢中把子涵已經濕透的衣服脫下來,把自己的棉襖給他穿上,騎著自行車帶著子涵回到村裡,挨家挨戶打聽,最終把孩子送回了家。子涵媽媽聽說自己的孩子被救,急忙拿出一沓錢表示感謝,牛漢中婉言謝絕后便離開了。

  在轄區派出所民警和村委會的幫助下,軒軒和子涵的家人到牛漢中家致謝:“如果不是您及時相救,這倆孩子可能就沒命了。您是我們兩家人的大恩人!”面對感謝,憨厚朴實的牛漢中說:“謝啥啊,都是鄉裡鄉親,孩子沒事兒就好。”

  牛漢中榮獲天津市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下轉第十一版)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6日 10 版)

相關新聞: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01—108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09—120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21—132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33—144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45—157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代碼 158—163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01—206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07—220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21—234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35—247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代碼 248—258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01—302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03—315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16—328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29—340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41—353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代碼 354—359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代碼 401—407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代碼 408—420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代碼 421—432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代碼 433—444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代碼 445—456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代碼 457—465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代碼 501—503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代碼 504—516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代碼 517—529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代碼 530—542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代碼 543—554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