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4】

2017年05月08日07:42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

  八、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推動中華文化現代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更多的傳承載體、傳播渠道和傳習人群,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挖掘和創新發展。系統梳理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時代影響,闡明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厘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改造陳舊的表現形式,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推進文化典籍資源數字化。推動文博單位開發相關文化創意產品。

  (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中華文化基因校園傳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圖書音像版權資源共享。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普及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舉辦經典誦讀、國學講堂、文化講壇、專題展覽等活動。鼓勵媒體開辦主題專欄、節目。利用互聯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加強語言文字研究和信息化開發應用,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

  (三)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大力強化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加強世界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單位、大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要工業遺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珍貴遺產資源保護,推動遺產資源合理利用。加強館藏文物保護和修復。建立健全國家文物督察制度,完善文物登錄制度。規范文物流通市場,加大非法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力度。加強考古發掘和整理研究。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加強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傳習場所建設。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

  (四)傳承振興民族民間文化。加強對民間文學、民俗文化、民間音樂舞蹈戲曲、少數民族史詩的研究整理,對瀕危技藝、珍貴實物資料進行搶救性保護。扶持民族民間文化社團組織發展。規范和支持非國有博物館建設。把民族民間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美麗鄉村。打造一批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五)保護和發展傳統工藝。加強對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創新,挖掘技術與文化雙重價值。推動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運用現代設計改進傳統工藝,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形成品牌、帶動就業。

  九、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統籌對外文化交流、傳播和貿易,創新方式方法,講述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讓全世界都能聽到聽清聽懂中國聲音,不斷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使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

  (一)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加強項目實施效果評估。建設國家新聞發布平台。推動理論創新、學術創新和表達創新,把話語體系建設研究成果轉化為外宣工作資源,在國際上推動形成正確的中國觀。

  (二)擴大文化交流合作。用好中外人文交流機制,深化政府間文化交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推進國際漢學交流和中外智庫合作。支持民間力量參與對外文化交流,發揮海外僑胞的積極作用。鼓勵社會組織、中資機構等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建設。擴大與海外青少年文化交流。加強與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三)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和投資。培育對外文化貿易主體,鼓勵和引導各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參與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加大內容創新力度,打造外向型骨干文化企業。穩定傳統優勢文化產品出口,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等新興貿易方式,提高數字文化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推動文化裝備制造技術標准走出去。支持中華醫藥、中華烹飪、中國園林、中國武術等走出去。大力發展文化服務外包。鼓勵各類企業在境外開展文化投資合作,建設國際營銷網絡,擴大境外優質文化資產規模。支持文化企業參加重要國際性文化節展。

  (四)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有益文化成果、先進經營管理理念和有益做法經驗。吸引外商投資我國法律法規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推動文化產業領域有序開放,提升引進外資質量和水平。鼓勵文化單位同國外有實力的文化機構進行項目合作,學習先進制作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

  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

  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把握文化創作生產傳播特點,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制度創新,構建確保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發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正確處理黨委、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體制機制。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增強文化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強化社會服務功能。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加快完善文化生產經營機制,提高市場開發和營銷能力。引導非公有資本有序進入、規范經營,鼓勵社會各方面參與文化創業。科學區分文化建設項目類型,可以產業化、市場化方式運作的以產業化、市場化方式運作。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允許社會資本參與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運營。加強文化領域重要基礎性制度研究和評估,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

  (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文化立法進程,強化文化法治保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抓好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網絡安全法、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律的實施。深化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賦予文化企事業單位更多的法人自主權。健全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加強互聯網文化管理法規制度建設,完善有關管理工作聯動機制。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機制。深化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理順執法機構與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文化類社會組織和行業自律建設,深化文聯、作協、記協改革。

  (三)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分類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明確不同單位的功能定位。深化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經費保障等制度改革,加強績效評估考核。推動公共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加大對黨報黨刊、通訊社、電台電視台、時政類報刊社、公益性出版社等主流媒體扶持力度,加強內部管理,嚴格實行採編與經營分開,規范經營活動。在堅持出版權、播出權特許經營前提下,允許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開。

  (四)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科學設置內部組織結構,強化經營管理。深化內部改革。完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綜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社會效益的具體評價標准,建立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挂鉤的績效考核制度。推動黨政部門逐步與所屬文化企業脫鉤,理順主管主辦單位與出資人機構關系。

  

(責編:張琪昭(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