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政治家辦報的時代要求(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5】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講述好中國故事
講話強調,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都能聽到並聽清中國聲音。這是站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內宣外宣兩大要素的角度,對堅持政治家辦報提出的更高要求。
中國已經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燈下,我們的對外傳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內容豐富前所未有、舞台廣闊前所未有。從建設“一帶一路”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理念需要媒體傳播、中國道路需要媒體解讀﹔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講好中國故事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政治要求,也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們在國際上還常常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也傳不開的境地,存在著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奇談怪論不時出現。我們有責任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中國故事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話題,讓中國聲音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認同。
講好中國故事,要處理好文與道的關系。“文者,貫道之器也。”在信息時代,誰的故事能打動人,誰就能得到更多聽眾、更好傳播。對外傳播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而要把“道”貫通於故事之中。這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之“道”,也是中國改革發展之“道”,還是中國參與世界治理、與各國攜手打造命運共同體之“道”。為什麼我們在“挨罵”時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國際話語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們的發展優勢和綜合實力還沒有轉化為話語優勢。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才能在國際輿論場上形成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贏得更多話語權。
講好中國故事,要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對內報道要有外宣意識,考慮國際影響﹔對外報道要有內宣意識,兼顧國內受眾感受。現實表明,國外受眾也希望了解一個真實、全面、立體的中國,希望在重大事件和關鍵節點上聽到中國的聲音。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前,人民日報的任仲平文章《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邁進》編譯后向海外推送,獲得100多萬用戶關注。當前,我們迫切需要從國家戰略的層面,將對內傳播與對外傳播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運營,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協調發展。
講好中國故事,要利用好新媒體平台和文化活動平台。新媒體時代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可能。目前,人民日報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的粉絲數超過1800萬,在全球報紙類媒體中排名第一。這樣的“新技術紅利”,使我們有可能在全媒體時代的群雄逐鹿中打破長期以來西方媒體稱霸全球的格局。同時,我們積極開展媒體外交,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去年邀請到來自6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22家主流媒體參會,使之成為我們對外傳播的重要落地平台。“十三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整體布局、集中優勢資源,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更好履行政治家辦報的時代使命。
上述五個方面,體現了堅持政治家辦報的鮮明時代要求。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對政治家辦報也是有檢驗標尺的,這個標尺就是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是不是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不是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不是忠實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是不是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宣傳紀律和長期形成的規矩,是不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具有政治定力?這些都是評判是否做到了政治家辦報的重要依據。
人民日報作為黨中央機關報,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政治家辦報,始終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要增強政治意識,絕對忠誠黨中央﹔增強大局意識,自覺服務黨中央﹔增強核心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增強看齊意識,始終緊跟黨中央。要把政治家辦報要求貫穿到新聞輿論各項工作中,成為傳播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心聲的主力軍,成為有效引領輿論、提升中國形象的主力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社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21日 07 版)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