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擊楫勇進在中流(治國理政新實踐)【6】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改關鍵之年工作述評

2016年01月19日02: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更要綠水青山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

  “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明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基本理念、重要原則、總體目標,提出改革任務和舉措,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習近平 

  “閱兵藍”是2015年北京人最“贊”的顏色,人們渴望這樣的顏色天天見,渴望跟PM2.5口罩說再見。

  就在此刻,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正進駐河北省開展為期約1個月的環保現場督察。

  “央字頭”環境保護督察查什麼?

  主要督察省級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環境保護重大決策部署情況,解決和處理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情況,解決地方政府在環保方面的“不作為”。

  生態文明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一面是人民對碧水藍天殷切期盼,一面是經濟轉型勢在必行。面對既要“穩”又要“轉”、更要“進”的三重挑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關鍵之年持續發力。

  沉重的環境欠賬下,生態建設如何破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方向:要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

  制度建設是治本之策。最強決心激發最大智慧。

  一年來,黨中央堅持以改革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目標,加快頂層設計,提出系統措施,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系統化制度建設是2015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最大特點。

  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一攬子審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於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試點方案》《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打出一套理念先行、目標明確、頂層設計、系統推進的“1+6組合拳”。

  總體方案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出全面系統的部署,提出改革總目標:到2020年,構筑起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六大改革方案從強化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保責任和監管責任、建立環境監測新格局、發揮好審計監督作用、明確各級領導干部責任追究情形、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自然統計調查制度、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等方面作出一體化的制度性安排。

  制度設計繪就宏偉藍圖,實現目標還需真抓實干。

  ——試點先行、攻堅克難是2015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最大亮點。

  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對這個西部省份提出殷切希望:“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

  作為“先頭部隊”,貴州實施了“績效考核評價”“自然資源資產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生態損害責任終身追究”3項制度,被稱為干部要過的3道“生態關”。半年過去了,僅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一項,就已向有關部門移送違法事項50余起。

  大氣、水、土壤是向污染宣戰的三大“靶心”。

  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后,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38項舉措一一落實到相關部委,可實施、可考核、可追責。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要內容之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首選“中華水塔”三江源地區,相關工作在青海省全面啟動。

  江西探索實施覆蓋全境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海南試點經濟社會、城鄉、土地利用規劃“多規合一”﹔福建三明發揮金融杠杆作用,嘗試生態環保綜合改革……

  試點先行和攻堅克難中,發現了新問題、找到了新辦法、積累了新經驗,對改革全局起到了突破、引領、示范作用。

  “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贏得國際社會廣泛好評。

  同一個地球,同一片藍天。

  中國正以改革的魄力與實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履行庄嚴承諾,兌現大國擔當。

(責編:曹昆、肖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