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18:09 來源:央廣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央廣網北京12月19日消息(記者郭淼 車麗)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大風起兮藍天來,大風去兮現霧霾。晴朗朗的天氣持續不過三、四天,霧霾就又卷土重來,籠罩北京上空。
當然這次霧霾並不是北京獨享,華北、黃淮等地也都悉數有份。北京、河北一些地方更是在昨天就啟動了紅色霧霾預警以及重污染天氣橙色響應。
根據環保與氣象部門的會商結果,河北省再次啟動重污染天氣區域橙色應急響應。其中,邢台、邯鄲和保定按重污染天氣發布紅色預警,實行Ⅰ級減排措施。按照應急預案要求,相關城市要限行20%的機動車。邢台市交警加大了路面檢查力度。
目前,除石家庄、唐山、衡水從下周一也就是21日才開始限號以外,其余8個城市的限行限號措施已經開始實行。其中,邯鄲、保定、衡水、滄州、秦皇島限行力度更大,實行單雙號限行,減少一半車輛在路面行駛。
同時,河北省環保廳已經派出5個督導組趕赴相關市,對檢查出的問題,將在第一時間通報當地政府,嚴肅處理。河北省環監局副總監察錢鵬表示,採取突擊檢查、明查與暗查相結合的方式,在啟動橙色應急響應的情況下,建筑工地和施工工地都要求停工,並且要對砂石的料堆進行苫蓋,防治揚塵。各項措施落實了之后,才能見效,減緩重污染的程度。
據中央氣象台環境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饒曉琴介紹,在華北的中南部、黃淮北部和西部會出現一次中到重度霾的天氣過程,其中22日到23日上午是霾天氣最嚴重的時段。另外夜間到早晨,上述部分地區會有大霧天氣,最低能見度小於1公裡,局地能見度可能不足200米。
北京在18日拉響了今年第二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而離12月8日首次啟動“紅警”不過也就是11天的時間。對於“紅警”期間,北京的各種強制措施大家並不陌生,那麼看來如此大手筆的各種措施,是否真的是治霾的一劑良藥呢?北京市環保應急中心主任張大偉具體分析,在這種不利的氣象條件之下,啟動應急減排措施,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他說在一定時間內採取這些措施,其實有點像休克療法,全面降低社會運行強度,但是不能一直休克下去,還是要盡可能保証咱們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包括經濟增幅。所以長遠來看,需要通過我們的產業轉型升級,能源清潔優化,包括全社會的共同的節能減排,降低我們正常運轉下的排放強度,這才是根本之道。張大偉稱,這樣一個過程,從國際經驗看,從前期大氣污染治理實踐來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程,要30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變。
此前,環保部專家分析指出,華北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的“通病”在於重化產業,“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等現象在華北地區一些城市比較普遍,產業結構布局和能源結構問題已成為華北地區環保瓶頸。持續、大范圍的霧霾已經為城市發展模式敲響了警鐘。在彭應登看來,對於首都北京而言,未來要打贏抗霾阻擊戰還有兩個注意事項。第一要更關注北京的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這些地方平時政府管理不容易覆蓋﹔第二關注和北京交界的燒散煤的河北地區,也要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加強溝通,出現重污染的情況,北京應該和河北建立一個重污染天的應急長效機制。彭應登建議下一步要趕快由中央來協調,建立京津冀地區甚至華北六省市的重污染天氣聯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