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引導,更須自覺——國人出游“吃相”之思

2015年12月13日17:0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需引導,更須自覺——國人出游“吃相”之思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 “杯不出欄,筷不出緣。”我國古人如是講究用餐禮儀。國民之“吃相”,關乎國民素養和國家文明形象。

  然而,這些年,但凡有過出國、出境經歷的中國人,大多有這樣的感覺:隻要走進中餐館,或是有中國人用餐的地方,氛圍遽變,熱鬧無比,了無國內國外、他鄉異鄉之別。

  此一現象延綿有年、詬病不斷。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無論國內游還是出境游,某些中國游客的“特色”餐桌陋習依然故我,令人思考。

  西餐“中”吃鬧“不適”

  日前,記者走進廣州市越秀區環市中路的一家西餐廳就餐,鄰近一桌來了游客模樣的4個人,在點了4份不同的主餐牛扒后,和服務員發生了爭吵。

  這是家西餐館,沒有“蒜蓉西蘭花”,隻有“芝士西蘭花”。游客沖著服務員吼:“你們不是有西蘭花嗎,蒜蓉西蘭花怎麼不能炒?菜單裡沒有就不能炒麼?”在服務員反復解釋后,他們還是喋喋不休。

  4人點的牛扒上桌了,其中兩個人又讓服務員將牛扒回爐,說是“牛扒切開有血水”。其實,點餐時,他們要的就是“五成熟”牛扒。

  理直氣壯地在西餐館要求中餐服務,讓那些正在西餐館享受情調與安靜的客人無奈、蹙眉。

  “自助餐”變“自家餐”

  一些人在中外自助餐上的表現,也頗讓人感到汗顏。

  長江三峽郵輪游以自助餐為主,這是外國游客投訴最多的項目。重慶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向記者說起這樣一件事:一次,一對外國老夫婦取餐時,發現吃的都被拿光了。而他們旁邊的中國游客,每人面前都是幾個大盤子,食物聚摞成塔,根本吃不完。“這對外國夫婦並不是投訴自己沒吃到東西,而是覺得浪費食物太可惜。”

  寧夏中國旅行社導游徐慧今年多次帶團去泰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旅行,時常見到中國游客取自助餐時“連吃帶拿”。“當看到其他國家的游客不願意和中國人一起用餐,以及特別標注專供中國人就餐位置時,心裡真不是滋味。”徐慧說。

  廣之旅資深領隊黃穎提議,中國游客出境游時,應遵循起碼的用餐禮儀:在有外國客人同場情況下,吃飯聊天的聲音應該盡量小﹔不要在不同的餐桌間來回走動,推杯換盞﹔不要隨意在餐廳拿水、甜點等,破壞就餐秩序,影響了別的顧客……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