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吃相”:需引導更須自覺
作為文明禮儀之邦,中國人自古講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國民出游不良“吃相”為何難改?如何能改?
採訪中,部分游客、導游認為,游客頻頻出現不文明行為,主要還是對自身不良行為缺乏認識,認為出游花錢了理應隨心所欲,無所顧忌﹔其次,部分游客存在從眾心理﹔同時,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單憑導游勸說或者景區告示,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形成的觀念和習慣。
寧夏社科院專家張萬靜說,旅行社有責任在組團出游前多做功課,強化對游客的宣講、引導,尤其是在吃的方面,提示當地禁忌、基本禮儀。“國家、地方層面要明確對不良行為的懲罰力度,喚醒游客的責任意識。”
據了解,為倡導文明旅游,中青旅曾發布文明旅游實用攻略,從基本禮儀和風俗等方面提醒游客:“食物誠可貴,用餐勿浪費”“飯后請將垃圾帶走,請順手將托盤歸位”“在韓國與長輩吃飯,不可比長輩先拿筷子,喝酒請背過頭去”……
廣州近年推行“文明餐桌”活動,從餐桌文化入手,引導社會風尚。“文明餐桌從我做起、不剩飯、不剩菜”逐漸成為廣州市民用餐自覺。
受訪業者、游客認為,構建旅行的文明,首先還是需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旅途上的文明,始於起步。(執筆記者:魯暢﹔採寫記者:陳寂、周文沖、鄒欣媛)
(來源:新華網)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