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官員的“拖延成本”再大些--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讓官員的“拖延成本”再大些

舒天烈

2015年12月08日06:56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讓官員的“拖延成本”再大些

相當於100多個西湖大小的土地被閑置、兩個地級市就有2萬多套棚改新開工任務虛報“湊數”、數百億元財政資金趴在賬上成“瞌睡虫”……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不少地方政府患上了“拖延症”,懶政怠政問題觸目驚心。

真是“拖延症”嗎?恐怕未必。在大眾理解中,拖延症患者至少會產生自責情緒、會有負罪感,還會不斷地自我否定、貶低,甚至產生焦慮症、抑郁症的症狀。但在官員的拖延中,少的可能正是那麼幾分糾結。1.27億元資金,在會簽環節“卡”了一個月,導致11個項目當年未能開工﹔涉及上億元資產處置的公文“旅行”了260天,才抵達國土局——看不出焦慮,看到的隻有不負責任。

官員的拖延症,其實是一種主動的拖延。正因為能在拖延中得到好處、獲得收益,才把本應“馬上就辦”的事情束之高閣,本應“立即處理”的問題一拖再拖。比如,為什麼會有大量土地被閑置?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不力、缺乏良好的拆遷方案、資金不到位等,都可能導致這一問題發生。說到底,就是怕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帶來問題、理順不了矛盾反而激化矛盾,不如“擊鼓傳花”,把問題拖成歷史問題。“隻想當官不出力、隻想攬功不擔責、隻想謀權不舍利”,可謂真實寫照。

要治官員拖延症,還得增加拖延的成本。對於領導干部,最大的成本,可能就是自己靠年資、靠政績得到的職位了。不能讓不作為的官員,把“不貪不佔也不干”當做護住烏紗帽的箴言。其實,今年7月中央就下發了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規定,目的就是要讓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克服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也就是說,讓拖延沒有利益、讓不作為有了風險,才能真正讓官員趕緊行動起來。

當然,一些拖延症的出現,也與既有制度有關。比如財政資金成“睡錢”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拿到補貼資金,往往已是下半年甚至年底,當年無法執行,而地方財政早已保障了支出。資金數目不小,又不敢輕率處理,不能統籌使用,隻好放在賬面上睡大覺。反過來想,對於這樣的情況,更需要領導干部抓住問題的關鍵,以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的精神狀態,去完善制度、推動解決。尤其是所謂的“上級”,更需要想想怎麼更好地進行制度安排,而不是讓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按照心理學的解釋,拖延症是因為害怕夜長夢多,所以進化過程中人們形成了為了眼前利益放棄長遠利益的傾向。對於領導干部而言,最長遠的利益不僅是一官半職,更是留得令名、實現價值,從這個角度看,更應該對拖延的不作為說“不”了。

□舒天烈

(責編:袁勃)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