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誼之橋——非洲華僑華人點滴--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中非友誼之橋
——非洲華僑華人點滴

2015年12月03日15:59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中非從來就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幾十年來,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平等互利、團結協作始終貫穿中非關系的主軸。從周恩來總理和納賽爾總統在萬隆會議上的重要會晤,到非洲人民支持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再到中國援建非洲交通大動脈坦贊鐵路,這些都是中非人民永遠銘記的共同記憶。而在這些輝煌的大事件下,許許多多將青春和汗水留在非洲大地上的華僑華人則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情懷編織出中非關系牢固的紐帶。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兩位為中非友好做出卓越貢獻的華僑華人。

   非洲有個華人酋長

   酋長,在非洲被稱為“傳統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許多非洲國家獨立后,出於社會穩定和民心安定的考慮,保留了酋長制度。今天的酋長,雖然失去了往日的顯赫,權力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特殊的角色,也享有某些特權,依然受到民眾的頂禮膜拜。一個在北京留過學的尼日利亞年輕人說,他們國家不少酋長的子女到英美等國留學,有的還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本可以在國外過上舒適的生活,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子承父業,手執權杖,身著長袍,蝸居茅屋,過起“優哉游哉”的酋長生活。

   在尼日利亞,胡介國稱得上聲名顯赫。在港口城市拉各斯,隻要提起他的名字,幾乎婦孺皆知。他是尼日利亞金門集團公司董事長、尼日利亞中國友好協會第一副會長、尼日利亞中國商會名譽會長、尼日利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以及尼日利亞國家最高經濟參議集團成員。此外,他還有一個令人驚訝的身份——酋長。在非洲,酋長要麼靠家族世襲,要麼靠民眾推選,推選對象在當地人中選擇。

   那麼,一個華人怎麼會當上非洲的酋長呢?

   胡介國的經歷讓人感動。他在國內下過鄉,插過隊,當過工農兵大學生,上世紀70年代到尼日利亞繼承父業。因為他對父親的紡織廠不感興趣,便去加拿大學習飯店管理,學成后回到尼日利亞,在一家名叫“香格裡拉”的飯店打工。拉各斯是尼日利亞昔日首都、著名國際港口城市,那裡的飯店業自然競爭激烈,但“香格裡拉”飯店在胡介國的精心管理下,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這段打工經歷,既為胡介國在當地創業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他日后的事業發展挖出了“第一桶金”。

   20世紀90年代中葉,西方國家以人權為借口,對尼日利亞實行經濟制裁,使該國經濟陷入困境。就在這時,胡介國投資500萬美元,在拉各斯興建起豪華的“金門大酒店”。酒店開幕式上,尼日利亞旅游文化部長深情地說:“金門大酒店不僅為我們帶來了中國飲食文化,也帶來了中國人民與尼日利亞人民患難與共的友誼,共創明天的氣概。”自開業以來,金門大酒店以優質的菜肴、真誠的服務和舒適的環境,逐漸在尼日利亞飯店業中脫穎而出。許多外國政要指名到“金門”就餐。后來,胡介國又辦了千禧飯店、金鴻建筑集團公司等,擁有了一個實力強大的企業集團。

   中國駐尼日利亞使館的一位官員說,胡介國是一個“責己嚴、待人寬”的企業家。他一年四季穿著T恤衫和短褲,常常第一個上班,最后一個下班。他在酒店裡同當地服務員一道為顧客端菜送飯,在工地上同當地工人一起搬運磚頭。在他的企業裡,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職工結婚,他送錢送禮﹔職工過生日,他組織慶賀﹔職工家庭遭遇不測災難,他將補助金送到職工親屬手中。當地職工待遇優厚,心情舒暢,都願意為自己的華人老板效力。他為促進中尼兩國的友好合作做了大量的事情,從不索取任何好處。中國土木公司在尼日利亞承建的3000公裡鐵路改造維修項目,就是他出面幫助聯系的。他還為當地做了許多善事,如墊資興建了許多所中學等。

   鑒於胡介國的重要貢獻,經當地民眾推舉,尼日利亞全國一級大酋長於2001年封他為當地酋長。胡介國是當時尼日利亞也是非洲唯一的華人酋長,這在當地和華僑華人界引起很大反響。2004年7月,胡介國被尼日利亞總統任命為總統顧問。2011年11月,胡介國又獲得尼日利亞2010-2011年度“國家榮譽獎”,以表彰他對促進中尼兩國人民友好和尼日利亞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獲獎后,胡介國表示,“國家榮譽獎”並不是頒發給他個人的,而是對扎根於尼日利亞的幾代華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肯定。

   華文報紙非洲騰飛

   2009年5月29日,《非洲華僑周報》在博茨瓦納首都哈博羅內創刊,古老的非洲大地上誕生了一份新的華文報紙。轉眼間,當年“牙牙學語的嬰兒”已走過6個年頭,現已覆蓋南部非洲多個國家,成為 當地華人必讀的中文刊物。回憶起5年的辦報歷程,《非洲華僑周報》社長南庚戌直言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收獲更多的,是報紙茁壯成長的喜悅”。

   在很多人印象中,博茨瓦納“陌生而遙遠”。近年來,這個擁有200多萬人口的南部非洲國家迎來了大批華僑華人,尤以福建等沿海省份的僑胞居多。1999年,南庚戌從北京坐飛機到哈博羅內,下定決心“在非洲闖出一片天地”。

   由於不懂當地語言,很多非洲華僑華人無法了解當地的社會環境和風俗習慣。南庚戌覺得,古老的非洲大陸是華僑華人尋夢的熱土,創辦一份中文報紙為華僑華人提供信息很有必要。

   2001年,南庚戌開始了艱辛的探索:他用A4紙將自己編排的新聞打印出來,用訂書器裝訂后挨家挨戶發給華人商鋪﹔為了維持運營,他把自己實業公司的資金投入到報紙裡﹔為了吸引人才,他一遍遍往國內跑,時刻留意招攬優秀青年到非洲發展。但是,囿於對非洲的“刻板印象”,國內很多人並不相信“南部非洲國家是安全的”。

   “回想之前走的路,想哭的心情都有。”南庚戌雖是調侃,卻道盡背后的心酸。經過多年摸爬滾打,2009年,面向整個非洲的《非洲華僑周報》正式創刊,總部設在博茨瓦納。多年來,辛勤澆灌的種子終於結出果實。

   《非洲華僑周報》創刊以來,受到中國大使館與僑團的大力支持,現已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唯一一家跨多國發行的華文報紙。報社擁有穩定的採編、廣告、發行團隊,算上總部和各分部的當地員工,共有幾十人。報紙對開彩色20至40版,每周五免費發行1萬余份,主要版面涵蓋報紙發行國的當地新聞、非洲新聞、國際新聞、中國新聞(含港澳台)等。

   從2009年起,《非洲華僑周報》與《人民日報海外版》合作出版非洲周刊,及時為旅非僑胞摘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權威資訊,深受讀者喜愛。短短5年間,《非洲華僑周報》已成為當地華僑華人的必讀刊物。

   南庚戌介紹說,2010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主席訪問博茨瓦納時,看到了在當地發行的《非洲華僑周報》暨《人民日報海外版》非洲周刊。在與華僑華人見面會上,他夸贊這份報紙說:“愛國思鄉之情躍然紙上,我很感動。”

   2013年7月,《華僑周報》在贊比亞成立分部﹔2014年1月,報紙在坦桑尼亞正式發行,華僑華人經常光顧的超市、飯店、賓館均有《人民日報海外版》非洲周刊的身影。此外,報社還聘用當地的職業媒體人,創辦了英文報紙《環球郵報》,向主流社會發出聲音。

   在紙媒運營風生水起之時,南庚戌積極探索新領域的突破。目前,非洲華文傳媒集團已涉獵報紙、電視、網絡、華文學校等文化傳播平台,建立了合作廣播電台,並積極探索影視劇作品的有效落地。每天,報社微信公共賬號都會准時推送非洲資訊,移動終端和大型網絡閱讀平台已經上線。

   “非洲已成為一片熱土。我們特別歡迎敢闖敢干的優秀青年到這裡追逐夢想。”南庚戌說,目前,全媒體集團已成功躋身當地媒體市場,“乘風破浪,整裝待發”。

   “創辦華文報紙是出於公益心,也基於我對傳媒事業的摯愛。”談起辦報故事,南庚戌“不忘初心”。面對未來,他同樣信心滿滿:“廣袤的非洲擁有廣闊的天地,我們將忠實記錄非洲僑胞的打拼歷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助力華人奮力前行。”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白陽編輯整理,材料來源: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陳孟、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