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3日08:33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英國詩人奧登曾寫道:“我愛你,親愛的,我愛你﹔一直愛到中國與非洲相遇,愛到大河跳上了山頂,鲑魚來到大街上歌唱……”
中國與非洲相距遙遠,要讀懂非洲、弄清中非關系發展和中國對非政策制定的邏輯,從多個維度觀察也許有所幫助。
非洲多樣性特點明顯。非洲是一片豐富多彩的大陸,盛產石油的只是北非和幾內亞灣諸國,出產鑽石的只是南部非洲的幾個國家﹔納米比亞等國的人均GDP高於中國,肯尼亞的手機支付技術世界領先……
不幸的是,偏見、傳說和想象構建了人們集體記憶中的非洲,它被矮化和丑化了,讓對非合作被錯誤解讀為“援助”“扶貧”“收買”。人們迫不及待地談論非洲,卻很難靜下心來讀讀非洲的國別史,了解一下法語非洲和英語非洲的區別,一個被簡單化、籠統化的非洲並非真實非洲。
其次,非洲有同質性。特別是在非洲一體化進程中,聯合自強的共同目標將各國凝聚在一起。目前,在這片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上,各國最大的相似性是它們對穩定與發展的渴望。
今年,“從開羅到開普敦”的非洲自由貿易區終於夢想成真,非洲區域一體化邁出堅實步伐,更多人開始談論一個擁有13億人、日益統一的勞動力和消費市場。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優勢無疑將為非洲的區內互聯互通做出重要貢獻,帶來共贏。
第三,非洲有獨特性。當人們以自己的文化價值觀作為參照系來衡量、評價非洲時,難免會得出不正確的結論。要跳出“文化中心主義”的陷阱,就要時刻尊重獨特的非洲,尊重產生非洲文化的特殊歷史根源。
比如,有人認為埃塞俄比亞莫西人用木頭盤子塞到嘴裡、把嘴唇撐大的傳統奇怪可笑,但如果了解了這一舉動的最初動因是要讓奴隸販子覺得自己難看、而躲過被奴役的命運,就會以更寬容的態度來重新審視﹔了解了非洲被歐美列強殖民、在冷戰中受害於代理人戰爭的歷史,就能理解為何今天不少非洲政要仍對“三方合作”敏感疑慮。
同樣,隻有理解非洲歷史文化的獨特性,才能了解為何中非間形成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才能明白不能把那些習慣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預設和做法強加給非洲。
非洲期待復興。非洲的過去並非如黑格爾等西方學者所言,“籠罩在夜的黑幕裡”,以“文化外來論”看低非洲人的思維范式是對歷史的無知。
從西非遺留下來的赤陶雕像,到貝寧古老的金屬冶煉技術,再到埃塞俄比亞曾經輝煌的阿克蘇姆王國,非洲和古老的中國一樣,曾站在世界的前列,並對復興充滿渴望。
今天,復興路上的非洲和中國攜手同行,雙方各自的發展階段、稟賦決定了中非發展戰略高度契合,中非合作發展“互有需要、互有優勢、互為機遇”,也決定了雙方促進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共同目標。
觀察非洲,最需避免的是缺乏“雙向思維”。人們熱衷於談論能給予非洲什麼、能教會非洲什麼,卻忽略了能從非洲人的敬畏自然、村社治理和文化包容中學到什麼﹔人們熱衷於談論去非洲投資,卻忘了不斷崛起的非洲中產階級也在尋找去域外投資的機會。
缺乏“雙向思維”的實質是沒有真正把非洲當做平等的發展伙伴。從馬裡到科特迪瓦,從利比亞到中非共和國,西方的新干涉主義下,非洲從來只是施舍、干涉、操控的對象。西方隻有擯棄“救世主”心態,才能讀懂為何中國始終視非洲為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也才能看懂中非關系。(記者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