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1日09:23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手機看新聞 字號
12月4—5日,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將在南非召開,此屆峰會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周年以來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標志著它將成為未來中非關系全面發展的基礎與關鍵。
近些年來,中國與非洲大陸之間無論在政治、經貿、農業領域,還是在文化、旅游、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豐碩成果。中非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僅符合雙方的發展訴求,也將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
在新形勢下,深化中非合作可以從多方面著手,其中新聞媒體間合作對於增進中國和非洲民眾彼此的互信、交流,進而強化全方位合作基礎,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何做好中非媒體合作?本報記者採訪並綜述了相關專家的觀點。
打破非洲傳媒被西方主導格局
信息化時代,新聞媒體在促進信息傳播、人民交流、增信釋疑,推動文化融通、友好合作方面的作用日益突顯。過去,中非之間媒體間的交流較少,媒體在促進彼此間了解與互信、友好合作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並不夠理想。
南非金山大學中非項目組網站報道,目前,在所有非洲媒體報道中,有關中國的負面報道大部分來自西方媒體和少部分非洲媒體,這主要是因為過去非洲傳媒領域一直被西方主導,西方很多“老牌”傳媒集團很早就佔據非洲傳媒領域。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故意片面解讀中非經貿、投資和文化活動,使部分非洲民眾對中非關系產生誤解。
如何改變這種格局、向非洲展現真實而全面的中國、向世界呈現出多彩和崛起的非洲是中非媒體合作的重要目標。
中國傳媒大學非洲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張艷秋表示,“過去,世界媒體輿論方向一直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因為缺少對發展中國家的了解,導致他們在報道中非關系時缺乏公允、出現偏頗。同時,由於部分非洲發展中國家深受西方新聞理念和媒體模式影響,其對中國、中非關系的報道無法讓非洲民眾真正了解中非關系發展的動向,以及所帶來的利益。”這是造成中非雙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溝通和交流存在障礙的主要原因。
非洲媒體如何在更適合當地環境的情況下,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和話語權的傳播模式?非洲傳媒機構如何主動、客觀、公正地報道中非關系?成為中國與非洲國家媒體間都在思考的問題。
媒體落地 增進交流
隨著中非關系進入全面發展時期,中非媒體合作也邁入新階段。2012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首個海外分台在非洲肯尼亞開播,這是中國媒體走向非洲、加強中非相互交流的新的裡程碑,也是中國國際化傳播能力提升的表現,非洲人民可以直接通過中國視角了解中國、中非關系和全世界。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金瑞珠(Yejoo Kim)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中非在媒體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中方投入大量資金,幫助非洲國家建立自己的新聞報紙和期刊,改善新聞傳播基礎設施,讓非洲人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並從非洲學者的視角認識中非關系,有助於非洲民眾間溝通和新聞自由傳播。
金山大學中非項目組協調人巴裡·凡·威克(Barry van Wyk)提出,中非媒體合作的現象近些年來在非洲越來越普遍,中國傳媒機構為了更好地融入非洲當地以及擴大媒體傳播范圍,一直積極地推動非洲各地區母語傳播,其中包括英語、法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等,同時大量聘請非洲當地人參與新聞、訪談、紀錄片的制作和播出全過程,這樣更容易服務非洲民眾,讓他們更加了解中國的媒體文化。
透過社交媒體展現民族文化
金山大學中非項目組學者庫伯斯·凡·施塔登(Cobus van Staden)表示,當今網絡社交媒體的作用和傳播力已經與傳統媒體相同,甚至在傳播速度、涉及范圍方面強於傳統媒體。中國和非洲都有數量龐大的網民在使用社交媒體,如何讓這些人通過網絡傳播,加強中非之間的經貿合作、文化了解,以及增進中非人民的互信關系,已成了未來中非媒體合作的重點。未來中非媒體合作應該在中非網絡社交媒體方面著重加強。
施塔登說,早在2015年2月,中非項目組已經開始針對社交媒體對中國和非洲網友的作用分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網絡社交媒體可以增進中非商務信息交換。
實際上,中非民眾之間的直接交流比通過官方渠道的溝通更加有效,這不僅有利於中國與非洲間的經貿往來,還增加了中非民眾間的友好互信。調查后還發現,在中非企業家網絡社交媒體平台上,尋求商貿伙伴所涉及的領域已經從紡織品、小商品擴展到電子產品、建筑材料等,為中非商界人士提供了一個相互探討商業模式與技術,相互學習借鑒的平台。
同時,加強中非間網絡社交媒體互動能促進非洲旅游業的發展。非洲網民通過網絡社交媒體,分享非洲大陸美景、人文生活和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利於引來更多中國游客,從而增進中非民眾間的相互了解,給中非合作帶來積極作用。(記者 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