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08:25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新起點 新領域 新願景——解讀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成果
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24日至25日在蘇州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在太湖畔再度聚首,就加強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農業、人文交流等領域合作進行頂層設計,為未來5年合作規劃新藍圖。會議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兩份重要文件,取得豐碩成果。
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將成為“16+1合作”進程中一個新裡程碑,為中歐關系整體發展注入新能量。
新起點
近來,中國外交的“歐洲季”高潮迭起。繼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相繼訪華之后,中歐關系又上演一出“大戲”——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蘇州舉行。
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啟動以來,中國-中東歐合作突飛猛進,引起海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
中國與中東歐16國經貿投資合作碩果累累。2014年,雙方貿易額突破600億美元大關。塞爾維亞、馬其頓、黑山等國的高速公路,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波黑火電站……一大批基建和能源合作項目取得重要進展。一批合作項目正在積極探討中,比如連接布達佩斯和貝爾格萊德的匈塞鐵路和中歐陸海快線等。在16國處處“開花”的孔子學院和旅游年等人文交流項目讓彼此的感情日益加深。
“3年來,‘16+1合作’好比一列高速列車,從華沙到布加勒斯特,從貝爾格萊德到蘇州,不斷加速。這列‘動車組’能夠走到今天,關鍵在於每節車廂都能提供動力,源源不斷的動力將使我們的合作行穩致遠。”李克強總理在會晤中說。
中國是“16+1合作”的倡導國,此次蘇州會晤是“16+1合作”機制建立以來,中國首次作為東道主舉辦該會議。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孔田平認為,此次會晤有幾個“首次”值得關注:這是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首次在首都之外的城市舉辦﹔來自希臘、奧地利、歐盟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代表作為觀察員首次與會﹔會議首次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
首份《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描繪了未來5年合作發展藍圖,與正在制定中的中國“十三五”規劃相契合,有助於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分享彼此發展機遇。
“中國與中東歐16國之間仿佛架起了一座十七孔橋,‘16+1合作’平台亦從初期的探索階段,進入承前啟后的新時期。”法國《歐洲時報》25日撰文指出。
新領域
會晤中,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包括一個目標和六大重點的“1+6”合作框架。
一個目標指的是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新型伙伴關系,六大重點包括落實好《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前進路線圖﹔推進互聯互通建設,建設好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打造產能合作新樣板,探討依托亞得裡亞海、波羅的海及黑海港口的“三海港區合作”﹔創新投融資合作方式,探討設立16+1金融公司﹔以農業等領域為突破口,促進貿易投資雙增長﹔擴大人文社會交流,建議將2016年定為16+1人文交流年。
“總理提出的重點領域很有針對性。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有發展基礎設施的迫切需求。金融危機后,西歐資本陸續撤出中東歐市場,造成中東歐發展資金短缺。中國與中東歐開展基礎設施和產能合作有助於推動中國的高鐵、港口、核電等優質產能走出去。”社科院歐洲所經濟室主任陳新說。
專家認為,融資問題是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短板,總理倡議籌建16+1金融公司是對中東歐國家融資需求的積極回應,旨在為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環境,方便雙方企業相互投資。
中東歐,一座連接西方與東方的橋梁,位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歐洲投資計劃的對接區,是亞歐交流與合作的紐帶。在“一帶一路”60多個沿線國家中,中東歐國家佔約四分之一。中東歐國家期待向東發展,中國正在向西開放,雙方戰略上的契合為接下來的合作共贏打下堅實基礎。
“‘16+1合作’與‘一帶一路’戰略相互契合。這種戰略對接已經是進行時,而不是將來時。‘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深化產能、交通、基礎建設、金融等領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說。
新願景
回顧過往,中東歐曾承載一代中國人的紅色記憶。如今,現實的需求使中國與中東歐的聯系更為緊密。
中東歐國家不僅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陣地,也是擴大與歐盟經貿合作的新平台。中東歐市場與西歐市場高度一體化,能成為中國商品和資金進入歐盟的一個重要通道。
崔洪建表示,蘇州會晤讓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感受到中國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呈現出的活力,此次發表的兩大文件使雙方合作更具有規劃性和可持續性。
“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引領下,特別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合作潛力巨大。”孔田平說。
對於未來合作,中東歐國家充滿期待。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促進會執行主任蓋萊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東歐國家期待此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能加快雙方在經濟方面,特別是農業和食品工業方面的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高鐵外交”成為此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亮點之一。在24日的會晤上,李克強以“高速列車”妙喻“16+1合作”。在與愛沙尼亞總理羅伊瓦斯會談之后,李克強當即把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叫到身邊,要求迅速與泛波羅的海鐵路聯盟對接,加快推進波羅的海高鐵項目建設。25日,李克強向中東歐16國領導人發出邀請:共同乘坐“既舒適又安全”的中國高鐵。
從蘇州北站到上海虹橋站,百公裡的路程,20多分鐘的車程,這段美好旅程的寓意不言自明:高鐵等基礎設施合作必將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搭建互聯互通、產能合作、貿易往來、人員交往的彩虹橋。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16+1合作”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各方應齊心協力,織就中國—中東歐國家友好合作的錦繡畫卷。(記者譚晶晶、李汶羲、伍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