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國信心傳遞給世界--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人民日報》解讀習近平APEC重要講話:

將中國信心傳遞給世界

2015年11月20日10: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各國經濟緊密相連,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上,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堅定有力的話語將中國信心傳遞給世界,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中國經濟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

  目前,各國經濟都面臨困難,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6.9%,較一季度與上半年水平略有回落。對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有些國外輿論甚至拋出中國經濟拖累世界經濟的怪論。然而,是非曲直並不會因偏謬之言造勢而發生變化。

  “中國在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刻,承擔了拉動增長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習近平主席列舉令人信服的數字,打消了外界疑慮,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歐洲與國際研究部專家雷蒙·帕爾多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今年即便預計實現增長7%,其增長總量仍是英國4至5年的總和。所以在國際層面上,中國經濟仍對世界經濟增長作出重大貢獻。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質量效益也在不斷提高,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發揮了重大作用。目前經濟增速放緩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提供了機會。相信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依然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比利時歐洲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安德裡亞·倫達這樣認為。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8%,按美元匯率計算中國經濟增量依然超過1萬億。中國經濟增速減緩,但增量在增加,中國仍然為世界經濟作出最大貢獻。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同國際社會風雨同舟,為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穩定器”和“發動機”的作用。展望未來,中國仍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還將有超過5億人次出境參觀訪問、旅游購物。這對世界經濟發展無疑是重大利好。“中國經濟的增速正成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中國未來數十年仍將繼續是全球經濟活力的主要貢獻者。”北京外國語大學二十國集團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康鈺充滿信心地說。

  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長

  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階段。在全球經濟疲弱的背景下,中國也難免受到影響。那麼,中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信心從何而來?

  “我們的信心,來自於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我們的信心,來自於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習近平主席的話語底氣十足,既回答了這個問題,也讓國際社會更加堅定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中國正在進行技術升級,競爭優勢正在由勞動力價格優勢向技術優勢、系統優勢轉移,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在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亞太地區經濟整合力度正在加強,‘一帶一路’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自貿區的建設正穩步推進,未來將釋放出強大的經濟動力。”任康鈺表示。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成就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中國的改革開放,在進行時中繼續煥發蓬勃生命力。從今年9月在美國西雅圖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到10月在出席中英工商峰會致辭時承諾“我們將繼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將繼續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寓中國發展於世界繁榮發展之中”,再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上宣示“中國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決心是堅定的,擴大開放的方針是明確的,不會有絲毫動搖”,習近平主席一次次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讓世界共同看到中國穩步發展的堅定意志。

  “根據過往的經驗,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新一輪改革會取得成功。”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指出,“改革會讓中國及世界受益。”

  巴基斯坦政策分析家阿克塔爾認為,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經濟的信心來源,是因為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國能夠通過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解決根本性的問題,這體現了中國政府的長遠戰略眼光和直面困難、銳意進取的決心。

  俄羅斯財政部財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薩文斯基表示,世界各國中目前還無法找出一個國家能夠擁有像中國這樣的經濟發展成就。毫無疑問,中國經濟仍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快速成長的服務業和電商產業給經濟增長帶來了新契機。

  巴西中國和亞太問題研究所所長塞維利諾·卡布拉爾指出:“未來幾年對處於轉型期的中國和世界而言都至關重要,相信中國經濟強勁的內生動力將拉動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繁榮發展周期。”

  中國“十三五”規劃將成為新的增長源

  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各國都渴望了解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將給世界帶來哪些機遇。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對這種關切給予了回應——“未來5年,中國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堅持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堅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主席還強調“所有這些,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也為世界經濟釋放出巨大需求,成為新的增長源”。

  中國的國策,飽含同世界各國攜手共進共榮的信念,贏得了世界對中國改革發展的信心,也激起了各國從中國發展分享紅利的期盼。

  俄羅斯科學院經濟戰略研究所所長阿格耶夫說:“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既是自身深化改革的必要途徑,又是擴大對外合作的有效方式,也是世界經濟長期發展的方向。未來的全球經濟格局中,中國作為火車頭的地位不可動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劉宏指出,“中國的‘十三五’規劃,擘畫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基本理念的發展目標,不僅可以確保中國經濟穩定持續增長,也將為世界發展與共贏提供動力。

  “中國提出的一系列倡議不僅給國際社會提供了公共產品,完善、補充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還能在中長期有力帶動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即將運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給相關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增長注入動能。”美國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道格拉斯·雷迪克由衷感慨。

  南非馬蓬古布韋戰略反思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杰佛瑞·舍胡穆也指出,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具備借鑒性意義,特別是在減貧和消除不平等方面。未來,中國將依舊引領全球經濟增長,並助推全球經濟實現可持續和平衡增長。

  在世界眼中,“十三五”規劃將引領中國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不僅勾勒出未來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而且將為世界經濟復蘇聚積強勁推動力。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北京、安塔利亞、倫敦、裡約熱內盧、伊斯蘭堡、曼谷、華盛頓、莫斯科、約翰內斯堡11月20日電記者莽九晨、白陽、韓超、許立群、王雲鬆、韓曉明、李應齊、索泓依、楊迅、王天樂、張朋輝、陳效衛、林雪丹、倪濤)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馬葳(實習生)、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