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15:2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人民網上海11月19日電 (鄭薛飛騰 姜泓冰)互聯網沖擊下的傳統商業向何處去?經過“十二五”的積極建設,上海正在給出新答案:在“十二五”期間,通過一系列探索和建設措施,智慧商圈、體驗式消費、時尚產業等多個領域,正在打開上海商業轉型發展的新格局。
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1月17日聽取和審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商業轉型升級情況的報告。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間,上海市通過一系列措施,商業轉型取得了積極成效。
以體驗式消費為例,K11、環球港等綜合性商業地標,不僅具有傳統商場主打的餐飲、娛樂、社交場所,還將文化藝術、生活服務等方面融入到商業之中。2014年,在K11舉辦的莫奈特展吸引參觀人次達40萬,特展期間日常營業額增長20%,這種新型的消費模式,逐漸成為商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通過積極努力,上海的商業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已從2010年的16.7%提升至2014年的17.6%,商業從業人員超過450萬,成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
不過,與全球知名城市相比,上海市的商業轉型也存在著不足和短板,針對這些不足,上海市人大代表積極建言獻策。
市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委員陳保平指出,上海商業進一步轉型升級,需要有更多元的服務和設計。他以台灣奶茶業所提供的多樣、人性化服務為例,建議上海市此后的商業發展,應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設計出更為多元、合適的服務方式,更多考慮中低端收入者的消費需求。
還有代表認為,在商業轉型實踐中,目前仍存在誤區,例如,許多商圈過度追求高檔次、高價格的商業發展路線﹔一些企業在不斷地擺弄“新概念”、“新名詞”。為此,建議政府應予以重視,加強引導,在商業轉型中,既發展高端路線,也要貼近普通消費者。
除了從經濟結構方面建言,還有代表為商業形式的改進獻策。市人大僑民宗委、外事委主任委員張麗麗認為,上海市今后的商業發展,要更注重同旅游業、文化、體育等多領域的結合,這一過程中,政府需在體制機制上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