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十三五”與G20政策有三大共同點--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專家:“十三五”與G20政策有三大共同點

2015年11月16日00:35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杜一菲)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召開之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撰文稱,當前G20的政策框架與中國“十三五”有著三方面的一致性,即理念一致、措施一致、周期一致。由此,他認為G20峰會所要做的工作,堪稱是制定國際版的“十三五”規劃。以下是文章全文:

就在中國公布“十三五”規劃建議后不到半個月,全球經濟治理的首要論壇——二十國集團峰會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而G20峰會所要做的工作,堪稱是制定國際版的“十三五”規劃。

此次G20峰會的主題是“共同行動以實現包容和穩健增長”(Together for Inclusive and Robust Growth),要求做到“3個I”即包容性(Inclusiveness)、落實(Implementation)與投資性增長(Investment for growth)。這裡的每一個詞都指代著二十國需要通過共同行動來實現的龐大政策規劃。其中,“包容性”是指把發展議題提到新的高度,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結合起來﹔“落實”則是要求各國貫徹執行在2014年澳大利亞布裡斯班G20峰會上提交的“全面增長戰略”﹔“投資性增長”則是要求二十國共同落實“全球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不難發現,G20的目標與中國“十三五”之間存在著諸多一致之處。概括起來,當前G20的政策框架與中國“十三五”有著三方面的一致性。

一是理念一致。中國“十三五”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G20的“包容發展”則是為了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其理念是強調人、地球、繁榮、和平和伙伴關系。兩者在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方面的理念是相同的。在創新方面,G20的主要成員美、德等國通過《美國創新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高質量就業》和“工業4.0”等,正在不斷刺激經濟發展,而中國“十三五”則強調,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二是措施一致。G20實現全球增長目標的政策框架是“全面增長戰略”,指的是通過多方面政策協同努力以實現中長期增長目標,改變以往單純依賴貨幣與財政政策的方式。而中國的“五年規劃”不僅在“多方面政策的協調”上完全與此相同,從歷史演變看,恐怕堪稱“全面增長戰略”的先驅與效法模板。

三是周期一致。上一屆的G20峰會已經提出“到2018年底前使G20整體GDP額外增長2%以上”的總目標,而本屆G20峰會也將推動全球經濟中長期增長藍圖的制定。經濟上“中期”一般是指5年,由此可見G20的政策執行周期已經與中國“十三五”的時間跨度一樣。

為什麼G20的政策框架會體現出與中國“十三五”的高度一致性?這裡所蘊含的,是全球經濟發展與全球治理的大勢所趨。

從2008年到2014年的九屆G20峰會,所做的工作從應對金融危機到提出“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再到提出“綜合增長戰略”,體現了G20從危機應對機制到全球治理機制的轉型,而2015年主席國土耳其所面臨任務則是,為G20作為全球治理的常態化最高平台探索道路。

從全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角度來看,實現全球可持續增長與發展目標的主要阻礙因素是什麼呢?應該說是“有目標,難執行”。“全面增長戰略”提出了到2018年底的1000多個目標,《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則提出了169項全球發展目標。但在全球治理落實過程中,各國的措施卻往往存在相互沖突之處,導致政策效果相互抵消。

要想克服上述阻礙,實現全球目標,隻能在全球治理的頂層設計當中貫徹協調發展的理念,統籌全球增長政策大局,而這種貫徹的結果,必然會與中國的“五年規劃”方法殊途同歸。可見,中國能夠在全球經濟處在長期低迷環境下,保持中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0%,內在原因是“中國經濟方法論”的合理性。而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將使2016年中國G20峰會能夠在價值觀上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王吉全)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