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雙11網貸消費引質疑 違約后催收困難--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大學生雙11網貸消費引質疑 違約后催收困難

劉旭 李夢婷 王曉芸

2015年11月11日08:39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大學生雙11網貸消費引質疑

  今天是雙11,是網購一族的狂歡日。網購大軍中,大學生是強大的一支。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多所在京高校學生發現,部分學生為了“任性”血拼,不僅辦理了銀行信用卡,還在網上注冊了各類消費信貸平台賬號,有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幾乎都用來還款。雖然網貸消費頗受大學生歡迎,但是這一新生事物也引發諸多質疑。

  個案

  大學生網貸分期付款每月幾乎用光生活費

  小賈是某工科學校研三男生,平時喜歡新潮的電子產品。臨近畢業的他見各大電商的“降價掃貨”廣告后,准備在雙11再為自己添置一些產品。小賈先后在銀行、電商平台、某大學生分期購物商城上都開通了信用卡、個人貸款支付等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3000元。

  “我比較喜歡嘗試新事物,但現在沒有經濟能力購買,通過信用卡、個人貸款支付我就能分期支付,減少經濟壓力。”這個雙11,小賈分期購買了一些電子產品后,他每月需要還款1117元。

  但是刷卡“血拼”之后,小賈卻犯了愁。因為他每個月能從學校拿到1200元的研究生補貼,基本上隻夠還網購的分期貸款,溫飽的問題讓他有點為難,“之前學校給的補貼能夠我生活,現在面臨著還款,日子真是有點難過。”

  在京某高校大一新生小宋,是同學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下載了一個APP,動動手指填寫姓名、身份証號、學籍號、宿舍等材料后,就能‘任性’地買買買了。”小宋通過某消費金融平台0首付、分12期購買了一台5988元的蘋果MacBook Air,分期月供599元,其中包含499元本金和100元服務費。“能解決燃眉之急,但是服務費還是有點高。”小宋說。

  北青報記者調查多個大學的在校生發現,像小宋這樣選擇網絡分期購物的同學越來越多,大學生們坦言都是瞄准著雙11網購,早早地把平日裡心儀的“大件”放到了購物車裡,在凌晨“秒單”。北青報記者在小宋使用的平台上看到,雙11前這幾天,僅購買蘋果MacBook Air的訂單已累計百余人。

  調查

  電商網貸額度遠高於學生信用卡額度

  為什麼要使用網貸?多個受訪大學生表示,因為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對於新興的互聯網金融自然也願意去嘗鮮。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學生在分期購物商城上開通個人貸款支付業務較為容易,這使他們“放縱”了自己。比如,有的商城填一下個人信息就能辦理分期和貸款,嚴格一點的提供下身份証和個人照就行。不僅如此,分期網站和電商網貸提供的“分期購物”的形式也更加寬鬆和多元,網貸額度也遠高於學生信用卡額度。

  以小賈為例,他在銀行辦理的信用卡額度是2000元,而在兩家電商上開通的個人貸款支付額度分別為5000元、2000元。在兩家大學生分期購物網上商城上,他獲得的額度達到了8000元、6000元。其中額度最大者,達到了學生信用卡的4倍。

  大學生的償還能力及流動性引質疑

  據某研究院今年10月份針對全國5000余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在具備可分期消費選擇的前提下,61%的大學生傾向於選擇分期付款進行消費。56.8%的大學生都在分期購物商城有過分期消費。此次受訪的多位同學也坦言相比傳統的信用卡,自己更傾向於互聯網金融的網站分期。

  一位受訪的學生道出了網貸受歡迎的原因:“學生在申請信用卡時因沒有收入,各銀行審批的額度一般在1000到2000元,一般還要求由家長或監護人作為第二還款人。這個額度同學在購買大件時根本就不夠,互聯網金融平台給的消費空間要大一些,所以大家常會多‘卡’齊用。”這種情況也意味著,這些大學生每月需在不同平台上還“月供”,受訪的同學表示,近千元的還款,就成了“血拼”后的家常便飯。

  大學生消費信貸從誕生之日起就備受爭議,爭論的焦點一是大學生本就不具備還款能力,最終還是要找家長“化緣”。一位在京高校的學生家長就對女兒“透支”網貸消費投反對票:“雖然她想打工還錢,但是萬一打工的收入不夠還貸,還得‘子債母償’。況且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說起網貸平台上的虛擬交易,總感覺這裡頭風險大。”部分家長還對在消費信貸平台上的不良記錄是否影響今后的個人信用,也表達了疑慮。

  爭論的第二個焦點則是大學生流動性較強,容易造成違約后催收困難。一位銀行的工作人員表示,大學生沒有固定職業及收入,雖說在申辦網貸業務時要填寫身份証、地址等信息,但是一旦畢業,流動性就很強,一旦違約逾期還款,放貸方就面臨著收款的困難。

  業內說法

  多數大學生對個人信用認知度較低

  針對大學生網貸的質疑,北青報記者致電一家電消費信貸平台,該客服表示注冊時就要對客戶在該平台的消費信譽情況進行嚴格審核,在面簽時調用學生的成績、表現等相關個人信息作為個人信用的審批標准。

  對於逾期還款是否會對今后個人信用留下不良的“案底”,該客服表示,目前暫不納入央行征信體系,但是相關用戶的賬戶將會被凍結。

  該信貸平台客服還表示,也會安排第三方催單人員電話通知欠款本人還款,並將按天計算延期費,逾期客戶還要承擔著商品原價基礎上0.03%日息的延期費。

  “日息萬分之三,就相當於近11%年息,這其實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了。如果大學生還不起錢,這筆逾期費又會成為一筆巨款。”某金融投資人士分析。

  這位金融人士還表示,與銀行信用卡分期類似,每筆網絡分期其實也是將利息和手續費含在每月月供之中,其利息和違約“陷阱”也不易讓涉世不深的學生發覺。

  “銀行征信系統已相對完善,互聯網信用體系還在探索,未來兩者很有可能會打通。多數大學生對個人信用認知度較低,認為互聯網信用對未來沒有影響是短視的。大學生信貸消費還是要量力而行、貨比三家,仔細對比各個平台的貸款金額、利息水平、違約賠償等再做選擇。”理財專家同時提醒大學生,在消費信貸發生后,應按貸款合同要求按時還本付息,維護好自身信用。

  文/本報記者 劉旭 李夢婷 王曉芸

(責編:潘婧瑤、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