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成當下熱詞 作為新興行業亟待重視與規范--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普惠金融成當下熱詞 作為新興行業亟待重視與規范

嚴碧華、張兵

2015年11月09日16:44  來源:民生周刊  手機看新聞  字號

普惠金融無疑成為當下最熱的詞之一,無論是通過百度還是其他搜索引擎查詢,相關信息鋪天蓋地,裹挾其間的既有傳統金融機構,亦有以P2P為代表的新興平台。

尤其是后者的介入,讓金融的門檻變低,神秘面紗也逐漸褪去。

兩年前,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首次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這給普惠金融的發展定下了“調子”。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5年將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普惠金融。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P2P、網貸機構等迅速發展,有力地緩解融資難題,使得公眾可平等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利。

但另一方面,上述機構跑路現象頻發,損害了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也影響了行業形象與發展。

在調查採訪時,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作為新鮮事物,在肯定其成績的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亟待重視與規范。

無抵押貸款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伙牌鎮尹張村二組農民黃平,一家四口靠經營一家面館,逐步積累了一些資金和各方面資源,打算在村裡成立一個養殖社。摸索了一年多,場院、豬舍及一應設備均上馬了,可謂萬事俱備,但運作資金這一“東風”還有所不足。老黃冥思苦想也沒有找到自己所需資金的來源。正當他彷徨無助時,平安銀行金融服務網格化工作恰如“及時雨”一般,洒向了他的家庭、豬場和夢田——一款適銷對路的個人信用貸款“新一貸”,額度250000元,讓夢想照進現實。老黃借此解決了購買豬苗、飼料、配套設備等必要資金問題,養殖社迅速啟動並運轉良好,目前存欄肥豬600多頭,今年上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70多萬元。

這是平安銀行武漢分行行長李中文前不久在《湖北日報》上講述的一個故事。

故事非常普通,養殖戶黃平用有限的資金辦起了養豬場,但卻缺少運作資金,因為缺少抵押物又不能找銀行貸款,眼看致富夢難圓,關鍵時刻,平安銀行“新一貸”用大額個人信用貸款的方式解困。

這被稱之為普惠金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一貸”為黃平貸出了致富的“新天地”。

《融資密碼》一書作者粟青,在國有銀行工作多年,且曾在地級市擔任過分管信貸的副行長。他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很多中小及小微企業因為缺少可抵押物或者不懂融資,最后陷入了困境。

而如今,這種困境有望發生改變,類似於黃平這樣的故事在不斷上演,特別在新興平台,比如宜信、翼龍貸等。

其中宜信不僅解決“抵押不足”的難題,且力圖使借錢變得更加便捷,推出了線下“三小時極速”借款模式。

井噴與預期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報告2014》顯示,農村家庭的正規信貸可得性約為27.6%,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0.5%,而農村民間借貸參與率高達43.8%。

同樣,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普惠金融實踐報告》顯示,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人群未被傳統金融服務體系有效覆蓋,屬於需要普惠金融服務的范疇。

市場的巨大需求,倒逼傳統金融機構創新和新興平台的出現。

而P2P借貸機構和網貸平台就是具體的載體,翼龍貸總裁毛向前認為,普惠金融的本質正是P2P。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含網貸平台,中國的P2P借貸機構已經超過2500家,成交金額從2011年的10億突飛猛進至上萬億,用戶數量從1萬人成長了100倍,並且繼續呈現快速增長,與2014年相比P2P的借款用戶數量增長了68.25%。2011年宜信正式提出宜信普惠品牌的時候,從事P2P借貸的機構隻有36家。

但即便是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宜信CEO唐寧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採訪時仍認為,整個中國普惠金融事業才剛剛開始。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指出,未來5年我國將出現金融供給不足,預計產生10萬億貸款缺口,作為創新金融模式,P2P預計將提供8萬億貸款。

此前,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呼吁,中國發展普惠金融前景廣闊,需要新的機構和金融產品為其提供專門服務。

據估算,中國有4萬個鄉鎮、40萬個村庄和7.5億的農村人口,還有數量龐大的城市社區,蘊含的金融需求以百萬億元計。

專家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實體經濟中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為社會焦點,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三農”對金融資源的需求不斷擴大,但商業金融體系將農村地區的資金大量吸收到城市,導致農村金融服務不斷弱化,諸多問題要求更新金融理念,進行金融體制和機制創新,其方向就是發展普惠金融。

受訪專家認為,發展普惠金融,對於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

“互聯網和金融已呈現出深度融合態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助於普惠金融的推廣和實現。” 11月1日,長富匯銀基金公司總裁張保國告訴《民生周刊》記者,“但是,互聯網金融不等同於普惠金融,更多的是一種工具創新。”

張保國認為,隨著互聯網金融加速落地,普惠金融離社會大眾越來越近,人們參與金融服務的門檻迅速降低,快速便捷的小額理財和小額貸款將普惠金融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規范與挑戰

市場空間巨大,但頻發的跑路事件羈絆了前行的腳步,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迫切需要規范。

作為P2P領域的領軍者及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會長單位,宜信在促進行業規范及健康發展方面做了諸多嘗試。

10月29日,在回答記者如何看待“跑路”現象時。唐寧表示,其實根本上來講原因在交易資金和平台資金混在一塊。宜信從幾年前就開始與銀行類金融機構進行交易資金監督存管的合作,陸續推進了和中信、廣發等銀行的合作,也引領了整個P2P相關機構與銀行類機構的合作。“我們作為這個模式的先行者、推廣者,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應該能夠做得好,而且能夠通過持續的模式創新,讓它形成一個風險防范規避的閉環。”

而就在前幾天的10月21日,宜信聯合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起的《網絡借貸借款人信用評分及風險定價》項目啟動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從理念上,互聯網金融促進普惠金融為小微企業、農戶以及貧困人群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從信用風險管理上,通過多年行業數據積累,對信用風險實証研究成為可能,數據積累有助於建立和優化風控數據模型﹔”在研討會上,宜信CEO唐寧解釋,“從模式上,通過與銀行合作資金存管、托管,很好地促進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唐寧介紹,過去9年,宜信積累了很多能力和數據,願意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與監管部門、行業更多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作為監管部門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在今年年初宣布進行成立近12年來的首次組織架構改革,其中之一便是專設普惠金融部,對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服務和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

銀監會普惠金融部首任主任李均鋒指出,當前中國普惠金融發展面臨五個方面挑戰,即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發展不足與金融機構社會責任意識不夠並存﹔金融消費者的需求多樣性和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意識不夠並存﹔金融資源的配置不均衡,有些地方、有些領域金融過度競爭,另外一些領域、一些地區金融空白或者競爭不足﹔當前在弱勢領域和弱勢群體中,金融融資貴和融資難並存﹔傳統金融機構創新不足和新興金融業態規范不夠並存。(《民生周刊》記者:嚴碧華、張兵)

(責編:申亞欣、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