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越南、新加坡:推動建設命運共同體 周邊先行--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學習有方】

習近平訪越南、新加坡:推動建設命運共同體 周邊先行

申亞欣

2015年11月09日16:48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11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越南國會發表題為《共同譜寫中越友好新篇章》的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11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講座”發表題為《深化合作伙伴關系 共建亞洲美好家園》的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11月5日至7日,短短三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先訪越南,再訪新加坡,密集會晤兩國高層,多方接觸友好人士,達成廣泛合作共識,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

今年以來,越南、新加坡領導人頻繁赴華。十八屆五中全會結束后不久,習近平就啟程出訪,與兩國領導人都在年內實現互訪。由此可見中國對周邊外交的重視程度。

此次東南亞之行,習近平再次強調,中國始終將周邊置於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周邊先行起步”。

唇齒相依 一衣帶水

中國周邊外交寫下意義深遠的一筆

中國和越南互為近鄰,唇齒相依。中國和新加坡一衣帶水,友好交往源遠流長。

對於鄰國,習近平有一個生動比喻,人可以擇鄰而居,但國家是搬不走的,所以隻有一個選擇——和睦鄰邦。

有評論指出,習近平此次對越南和新加坡的“走親訪友”之行,被視為今年中國周邊外交寫下的意義深遠一筆。

習近平此次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雙重身份訪問越南,是我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時隔近10年再次訪越,並實現了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年內互訪,在雙邊關系中並不多見。在越南的25個小時,越南多位政治局委員出面,陪同習近平出席訪問活動。越方請習近平在國會發表演講。在阮富仲總書記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上,越南打破國事訪問慣例,鳴21響禮炮。

新加坡建國50周年的“金禧”遇上中新建交25周年的“銀慶”。習近平與新加坡總統陳慶炎一致決定:中新關系升格,定位為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在李顯龍夫婦陪同下,習近平夫婦出席為胡姬花新品種命名儀式。這一獨特溫馨的安排,為習近平訪新留下亮麗印記。

走親訪友 常來常往

中國同周邊國家關系“四點主張”

“親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親。”6日習近平在在越南國會發表的演講時指出,中越要做常來常往的好朋友。去年,中越雙方人員往來超過300萬人次,有1.4萬名越南留學生在華學習生活,也有三四千中國留學生在越南學習生活。

“從新加坡的角度來看,兩國之間是一種親戚關系。實際上,即使在兩國正式建交之前,民間的交往就已經非常多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目前,中新兩國已經建立起3個副總理級雙邊合作機制,新方與中國7個省市建立了地方合作機制。

此次出訪越、新,習近平就新形勢下中國發展同周邊國家關系,又提出四點主張:

——共同維護和平安寧,為亞洲各國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條件。

——深入對接發展戰略,為彼此經濟增長提供更多動能。

——積極開展安全合作,共謀互尊互信、聚同化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鄰國相處之道。

——不斷鞏固人緣相親,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傳承下去。

這四點主張,是新時期中國同周邊國家關系發展的指針性意見,體現了中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務實合作 戰略對接

攜手開創全方位合作新局面

“展望未來,亞洲再次站到了引領歷史發展的前列,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前途命運維系於斯。中國願同周邊國家一道,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開創全方位合作新局面,共建亞洲美好家園。”習近平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演講時深情地談到。

習近平強調,中國願意把自身發展同周邊國家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歡迎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務實合作,戰略對接”,是習近平此次出訪越、新的重要內容。中國連續11年是越南最大貿易伙伴,越南成為中國在東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新加坡最大貿易伙伴,新加坡是最早參與中國對外開放的國家之一,目前是中國最大投資來源國、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在越南,中越雙方同意整合兩國優勢,加緊磋商“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框架內合作,協調推進兩國多領域產能合作,集中精力做好大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兩國邊境和金融合作,推動雙邊貿易均衡可持續發展。

在新加坡,中新雙方宣布啟動“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這是繼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之后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

隨著習近平對越南、新加坡的成功訪問,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發展藍圖正在全新書寫。

(責編:申亞欣、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