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原來早有跡象--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習馬會”原來早有跡象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

2015年11月05日19:32  來源: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  手機看新聞  字號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柯仲甲

  4日凌晨,筆者上完夜班走出辦公室,在夜風中仰望星空,一則消息劃破寧靜——“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深夜應詢:對於兩岸領導人會面,我們的態度是積極開放的、一貫的。如有這方面的消息,我們會及時發布。”靴子終於落地。

  ·一條必將載入史冊的消息

  11月4日,這是當然的網上頭條: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4日宣布,經兩岸有關方面協商,兩岸領導人將於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張志軍專門就此次重要會面接受記者採訪,介紹相關情況。

  筆者多次品讀張志軍介紹的“相關情況”,隻為了加深這條必將載入史冊的消息在腦海中的印記,讓自己多年后回想起來也不遺憾。

  ·“習馬會”——回頭看,有跡可循!

  關於“習馬會”,各種解讀不少。不過有一句話,大家還沒有足夠注意,請看:

  “張志軍表示,國台辦和台灣方面陸委會在2014年建立聯系溝通機制后,一直就兩岸關系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保持溝通,努力促進兩岸各領域各層次人員的交流互動,期間曾提到兩岸領導人會面問題。”

  原來,兩岸有關方面2014年就在協商“習馬會”了。

  其實,開始醞釀可能比這更早。

  ·三個機構、四個人,對於“習馬會”很重要

  在台面上,至少三個機構、四個人,為促成“習馬會”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三個機構是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國台辦和陸委會,四個人則是蕭萬長、張志軍、王郁琦和夏立言。

  先說說蕭萬長。此人不簡單:曾任台灣地區“行政院”院長,當過連戰的競選搭檔,又和馬英九搭檔並成功當選台灣地區“副總統”。2000年,老蕭卸任“行政院長”,當然,他並沒有閑著。“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成為老蕭忙活的重心。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近幾年老蕭以“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的身份頻頻亮相,而且受到相當高規格的禮遇:

  2013年4月8日,習總書記在博鰲會見了蕭萬長;2013年10月6日,習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會見了蕭萬長;2014年11月9日,習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蕭萬長……一次是博鰲亞洲論壇、一次是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一次是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要知道,國際性的會議往往非常緊湊,習總書記百忙之中會見蕭萬長,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他對我們很重要!事實也確實是這樣的。

  2013年10月6日,習總書記在巴厘島會見了蕭萬長。習總書記指出,“對兩岸關系中需要處理的事務,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也可以見面交換意見”,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后卻有大手筆。正如高手過招一般,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驚心動魄。

  當天會面結束后,蕭萬長“順水推舟”,促成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短暫寒暄”,兩人以“張主任”、“郁琦主委”互相稱呼。這是國台辦和“陸委會”的首次直接互動,雖然隻有5分鐘,但打破了一段長達64年的歷史。

  2014年2月的南京,可能還很冷。但對於張志軍、王郁琦兩位“老朋友”而言,肯定是熱乎乎的,雙方在南京進行了第二次見面——雙方認為,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關系,國台辦和陸委會建立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末了,“王郁琦邀請張志軍訪問台灣,張志軍接受了邀請。”

  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一經建立,有來就有往。2014年6月,張志軍一步“跨越65年”,和老朋友王郁琦再次見面。兩人甚歡,並表示要“繼續完善國台辦和陸委會聯系溝通機制”。短短三天訪台,張志軍和王郁琦兩度會面,“體現出雙方對運作好兩部門間聯系溝通機制的高度重視,更表達出乘勝追擊、落實好會面成果的迫切意願。”

  此后,國台辦負責人與陸委會主委頻繁互動。2014年11月12日,北京APEC會議期間,張、王再次見面。2015年5月,張志軍與新任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金門會面;2015年11月,夏立言首次以陸委會主委身份參訪大陸,在廣州與張志軍會面,“就當前兩岸關系形勢以及兩岸關系發展中的有關問題交換意見,達成積極共識”。至於這積極共識是啥?今天張志軍在回答記者時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前不久,我和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廣州會面時,再次談到這個話題,就此進行了初步溝通。雙方都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對於兩岸關系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此后,雙方經過密切協商,就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達成一致。

  這下,“習馬會”是怎麼來的,伙伴們該知道了吧?

  至於其他一系列問題,各種解讀雖已作答,為了本文的完整性,筆者也一並收尾:為什麼選在新加坡?1993年歷史性的“汪辜會談”也在獅城舉行,這次,習總書記又正好要訪問新加坡,可謂一舉多得。為什麼互稱先生?張志軍主任的回答應該最為靠譜: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是經雙方商定的。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白宇)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