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英綜述:中國“大外交”的成功新實踐--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習近平訪英綜述:中國“大外交”的成功新實踐

記者 曾偉

2015年10月25日12:34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當地時間10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當地時間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唐寧街首相府同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金秋,習近平主席訪英,中英上演“外交大片”。在上月訪問美國之后,習近平主席再次訪問西方大國,推動良性互動,聚集世界目光。

倫敦,這個泰晤士河穿城而過的世界性城市,生機盎然。習近平對英國的首次國事訪問從倫敦開啟,滿懷誠意,宣示主張,凝聚共識。

在豐收與喜悅的季節裡,中英外交收獲新的希望,一幅嶄新畫卷徐徐打開……

   闡述主張凝聚共識

一次超級國事訪問,開啟中英交往新的裡程碑

進入21世紀,世界形勢發生深刻變化。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

命運共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新的共識。

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中國新一屆領導勇於創新,探索出中國在全球化時代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全方位外交格局。從中國周邊到全球大國,從傳統友好大國到南太平洋島國,中國邁出鏗鏘的腳步。

這一次,中國的腳步邁向了歐洲的大國——英國。

10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英國首都倫敦,開始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當地時間晚8時許,習近平乘坐的專機抵達倫敦希思羅機場。

這是一次加深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建立友好關系的溝通。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道路。隻有能夠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雙方雖然存在政治體制等各種差異,但並不阻礙合作的步伐。當地時間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發表題為《共倡開放包容共促和平發展》的重要演講,引起與會者的共鳴。

中國帶來增強良性互動,攜手共同發展繁榮的意願和理念。

“中國視英國為重要伙伴和真誠朋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中英關系總體走在中國同西方關系前列。”當地時間10月21日,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的演講,讓中英交往在歷史邏輯裡“再進一層”。

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國關系創下了多項“第一”。

——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也是率先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歐盟國家﹔

——英國是除香港外最大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也是吸引中國留學生、開辦孔子學院最多的歐盟國家。

——英國還是首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西方國家、最早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大國。

習近平主席的宣示,再次讓中英關系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中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也是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共進的時代。在這樣偉大的時代,站在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新起點,中英兩國攜手,恰逢其時。”“中英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性強,共同倡導開放市場的理念相近,推進自由貿易、擴大雙向投資的意願相同。中英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合作大有可為,潛力巨大。”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和英國首相卡梅倫共同出席在倫敦金融城舉行的中英工商峰會並致辭,在下榻的白金漢宮會見英國工黨領袖科爾賓,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演講等多個場合,習近平主席言之切切,展現了新興市場大國對世界大勢的深刻把握,贏得了英國上下的認同。

中國也帶來了合作戰略構想,明確了雙方應當共同努力的方向。

習近平主席為開拓中英合作新局面提出四點建議:增進互信上要強調一個“深”字,戰略對接上要力求一個“通”字,具體合作中要做到一個“實”字,方式方法上要突出一個“新”字。

在習近平主席的倡導下,雙方凝聚起眾多共識。

中英要做平等互信的好伙伴。中英關系的歷史和實踐反復証明,盡管兩國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歷史文化不同,隻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始終以長遠和戰略眼光看待兩國關系,中英關系就能夠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中英要做互惠發展的好伙伴。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制定“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英國制定了打造“英格蘭北部經濟中心”“英國工業2050戰略”等規劃。雙方應加大發展戰略對接,加強在增長創新、產能、金融等領域務實合作,更好惠及兩國人民。

中英要做共促安全的好伙伴。中方願繼續與英方就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溝通協調,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

中英要做包容互鑒的好伙伴。今年是中英歷史上首個文化交流年。中方願同英方進一步深化人文交流,拓展旅游、地方、青年、婦女等領域交流合作,使中英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一份宣言,凝聚了英方的期待和中方的誠意,構成中英乃至全球外交史上的又一裡程碑。2015年10月21日,必將在中英關系歷史留下一個重要的定格。這一天,習近平主席與卡梅倫首相決定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份宣言,宣示了未來一個新興的市場大國和一個老牌西方大國,攜手發展的意願和對雙方關系的新定位。也正因為這次影響全球的裡程碑式的訪問,習近平的到訪被媒體稱為“超級國事訪問”。

 

當地時間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英國首相卡梅倫共同出席在倫敦金融城舉行的中英工商峰會並致辭。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推動合作壓實基礎

簽署商業協議多達28項,總價值接近400億英鎊

貿易,中英外交的重要基石。

“中英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性強,共同倡導開放市場的理念相近,推進自由貿易、擴大雙向投資的意願相同。中英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合作大有可為,潛力巨大。”當地時間10月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英國首相卡梅倫共同出席在倫敦金融城舉行的中英工商峰會並致辭,他一針見血地時指出。

中國的宣示,不是空洞的口號,帶來的是實打實的合作。

雙方同意提升兩國貿易水平,力爭早日實現雙邊貿易額1000億美元的目標。據中國外交部介紹,此次中英雙方簽署的商業協議多達28項,總價值接近400億英鎊。

作為合作的重頭戲,標志性的大項目合作是突出亮點。雙方確認,中英法將合作建設欣克利角C核電站,這是中國首次與發達國家在重大戰略行業開展合作,將成為中英務實合作的旗艦項目。 這項合作,對中英乃至中歐關系意義非凡。

英國巴斯大學教授沃爾夫稱,英國加大發展與中國關系所帶來“紅利”的輻射效應,可以深深影響到法德甚至其他歐盟成員國,西班牙《環球亞洲》雜志社社長伊萬•馬涅茲和法國國際問題專家埃爾韋•朱萬也都認為,這種合作模式將具有示范作用。

倫敦,歐洲最大的城市。與美國紐約並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習近平主席當地時間10月21日專場來到倫敦金融城,並在市長晚宴上演講。這塊土地,見証了中英金融合作新成就。

在中英金融合作的進程中,倫敦金融城發揮了重要作用。早在2012年,倫敦金融城就正式啟動了“人民幣業務中心計劃”。經過幾年發展,倫敦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和離岸人民幣市場之一。

此次習近平主席到訪,中英達成的成果中至少有8項與金融合作直接相關。《中英關於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對金融合作也有重要表述。宣言指出,兩國金融合作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取得了重要成果,雙方願深化在金融領域獨特的長期伙伴關系,使其在雙方合作中發揮表率作用。

“金融合作是中英全方位合作亮點中的亮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表示。

“習近平主席到訪金融城就是支持兩國金融合作的體現。”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馬修表示。英國媒體報道評價,習近平主席對英國的訪問,必將使兩國的“金融牽手”更加緊密。

此外,兩國各部門和企業間簽署了數十項合作協議。

經貿,壓實了中英合作的基礎。

經貿,全面深化了兩國在各領域的互利合作,正在打開中英合作的新局面。

當地時間10月21日晚,正在英國出訪的習近平主席出席了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在市政廳舉行招待晚宴和中英工商峰會,還發表了重要演講。

人文交流再開新篇

夯實民意基礎,傳承中英友誼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21年前,我曾經訪問過英國,到了倫敦、牛津、格拉斯哥、愛丁堡等地,親身感受了英國的悠久歷史、獨特傳統、充沛活力。再次來到英國,看到聳立的大本鐘,看到瀲灩的泰晤士河,我有一種“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感覺。”當地時間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發表題為《共倡開放包容共促和平發展》的重要演講,習近平主席動情的回憶,打動了現場的很多人。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習近平主席深知兩國人民的友好,是中英友好的民意和社會基礎。他用真心、誠心贏得英國各界人士為中英友好事業添磚加瓦。

這一次,中英人文交流再次留下了精彩瞬間。

當地時間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專程在倫敦集體會見英國前首相布朗等英國友人,感謝在座英國友人為中英關系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習近平指出,兩國關系發展離不開各界友人的支持和努力。我願聽取大家對促進中英關系發展的看法和建議。

習近平主席用行動表明他對英國友好人士的看重,表明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促進中英交往中作出巨大貢獻的各界友人。

足球,這項大眾體育運動,將中英兩國人民的心聯結在一起。

作為歐洲五大頂級聯賽之一,英超在中國有著很高的人氣。特別是曼徹斯特這座城市,擁有兩支英超強隊——曼聯和曼城。

23日,參觀曼城足球集團,與阿奎羅等自拍。“球迷”習近平的到訪,讓英國大眾感受到了這位大國元首濃濃的人情味。

真誠溝通,贏得發自內心的支持。中英民間交往打開了新局面。習近平主席訪問期間,英方宣布,自2016年起,中國訪英游客簽証有效期從6個月延至兩年。

中英人文交流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英兩國就有學生交流活動。目前英國約有6000名在華留學生,中國在英留學生則有約15萬﹔中國在英國已經建成了27所孔子學院,“歡樂春節”活動更是連續多年在英國舉辦,且已經成為了中英人文交流的亮麗品牌。

在歷史的交匯中,中英人文交流走到了新的節點。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滄海桑田,日新月異。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

命運共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新的共識。

目前,中英雙方人文交流涵蓋教育、科技、文化等7大領域30多個方面, 但這僅僅是起點。

10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結束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后,回到北京。訪問雖然結束,但中英兩國人民看到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民都看到了,在中英雙方元首的引領下,一幅中英全方位合作,共謀繁榮發展的全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責編:曾偉、白宇)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