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關系何以成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中英關系何以成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

王義桅

2015年10月21日15:30  來源:求是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中英關系何以成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

  新型大國關系並非為中美關系量身定做,它發軔於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示范於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最終檢驗才是中美關系。

  英國是西方大國裡最早承認新中國的,以率先加入亞投行、攜手中國推動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為起點,以習主席此訪所開啟的中英第二個十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黃金時代為標志,英國再次成為西方大國裡真正承認、包容中國崛起的國家。中英關系成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

  全球金融危機后,各國都將目光轉向投資實體經濟而非制造新的泡沫,一些發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然而說易做難,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普遍選擇。不僅發展中國家需要建造大量基礎設施,發達國家也存在升級換代基礎設施的巨大任務。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基礎設施老化,前年底發布的基礎建設綱要提出,每年新增330億英鎊的基建投資,但苦於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壓力顯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為中國過熱的國內基建投資走出去,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是新型工業化國家,在高鐵、核電等基礎設施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與豐富的經驗。此次習主席訪英簽署的核電、高鐵等大單,數額高達400億美元,是中英互補合作的生動寫照。  建造或改造基礎設施,需要巨額資金、長期投入,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倫敦成為中國資本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跳板。作為老牌金融大國,英國為中國資本融入國際金融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英國以其發達的金融服務業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金融服務業的天然合作伙伴。倫敦發行人民幣債券、滬倫通等成為此次習主席訪英的看點。英國正在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成為開拓歐洲乃至全球市場的橋頭堡。  英國不僅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更是中國第一大投資目的地。英國吸引中國的投資比德國、法國、意大利總和還有多,這一方面說明英國市場開放,另一方面也說明英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作為工業革命發源地,如今又變成服務業為主的發達經濟體,英國領導人看到中國從出口-制造大國向投資-服務大國轉變過程中所蘊含的巨大能量。“黃金時代”的說法是對此所做出的戰略判斷,表明英國始終在抓住中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而不像其他西方大國害怕、抱怨中國競爭。  早在前年底訪華前夕,卡梅倫首相就表示,英國將做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強支持者,呼吁中國與歐盟達成新的自由貿易協議。今年宣布習主席訪英以來,他又不斷強調中英合作正在開啟未來十年的黃金時代,英國是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好的伙伴。這既有高度互補合作的經濟基礎,也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基礎。  習主席提出中歐建立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歐方回應始終有些牽強,而英國不然。作為曾經的帝國,英國在發展的過程中有過很多先進經驗,對中國走向世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俗話說,看美國人做什麼,先聽英國人說什麼。鑒於美英特殊關系和英國人的全球智慧,與英國合作,是中國走進歐洲、英聯邦乃至世界的橋頭堡。

  今年3月,英國不顧美國的反對,在發達國家中率先加入亞投行,不僅極大提升了亞投行的資質,也極大提升了“一帶一路”的吸引力,開創了中英合作共建國際經濟秩序的先河。中英版庄園會晤,卡梅隆首相在倫敦郊外首相官邸與習主席夜話,也是就全球治理、世界秩序進行深入溝通的極好機會,具有重要象征意義。

  具有全球眼光和實用主義精神的英國人,對華態度在西方大國裡是最積極的,對華好感度比法國人、德國人高出5-15個百分點。由於歷史上形成的英語作為世界語言、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地位,英國在國際規則、標准和大宗商品定價權上影響甚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材料、光伏產業、高技術服務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是中國參與新一輪全球化競爭的最佳合作伙伴之一﹔鑒於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法律、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傳統影響力,英國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全球合作伙伴。不斷挖掘相互合作潛力,不斷深化社會交往基礎,中英關系越來越成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袁勃)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