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學部委員周弘:習近平訪英是東西方文明加強理解的“最高努力”--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社科院學部委員周弘:習近平訪英是東西方文明加強理解的“最高努力”

2015年10月19日12:5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在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周弘為《人民日報》撰文稱,習主席的訪問將會推動中英關系的發展,並使中英關系成為推動中歐關系發展的新動力。

    中國對歐洲的外交在中國外交格局中佔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的整體外交格局中,中國對歐洲的外交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體現在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高新科技來源地,相互投資日益增長,從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高的戰略角度看,中國和歐洲有著對世界和平的共同訴求、對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共同向往以及在改革創新方面的相互砥礪。

    習主席高屋建瓴地概括了中歐關系的重要性和戰略性

    同時,中歐關系也深深植根於雙方各自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勤勞智慧的人民之中,植根於中歐之間數百年來各式各樣的相互交往上。習近平主席說,要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為世界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高屋建瓴地概括了中歐關系的重要性和戰略性。

    中國對歐洲的外交具有獨特的內容和方式

    中國對歐洲的外交具有獨特的內容和方式。中歐關系涵蓋了政治互信、經貿與財金合作、科技交流以及文化交往,每天往來於中歐之間的貨物、資金、技術、人員都遠遠超過了中國與其他地區的往來。中國和歐洲各地區之間針對不同需求發展起來的形式各異的合作,加上中國和歐盟機構之間的交流與交往,都極大豐富了中歐關系,在中國和歐洲之間匯成了一張縱橫交錯、內涵豐富的關系網,繁復而獨具特色。

    中歐關系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多引擎推動和多領域發展

    中歐關系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多引擎推動和多領域發展。從歐洲的角度看,推動中歐關系良性發展的,可能是一兩個歐盟大國,也可能是歐盟中的一個地區;中歐關系的突破,可能發生在經濟技術合作領域,也可能出現在政治交往或財金合作領域。因此,我們不能忽視任何與歐洲發展關系的機會和可能。中國近年來對歐洲的外交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全方位、多角度的特點。去年,習近平主席剛剛對歐盟核心大國德國和法國進行了成功訪問,今年又專程到訪英國,推動中英關系的發展,並使中英關系成為推動中歐關系發展的新動力。

    英國是連結歐洲與世界、歐盟與中國的重要環節

    在歐盟裡,英國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它是工業革命的發祥地、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它孕育了至今影響世界的科學思想和人文理論,如今,英國雖已不再是殖民帝國,但它卻擁有寬闊的全球性視野,而且把它與世界的商業聯系延伸到了世界各個角落,使自己成為連結歐洲與世界、歐盟與中國的重要環節。英國一腳踏入了歐盟,另一腳卻留在了歐盟以外的世界。借助國際化的語言、世界性的知識和各種歷史文化遺產,英國已經成為全球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業領導中心,不僅服務於歐洲的工商業,也服務於全球的工商業,成為歐盟成員國中最開放、也隻能繼續開放的經濟體。

    習主席訪英是對中英關系的推動,也是借助中英關系促進中歐關系的發展

    中英兩國的經濟存在高度互補性,英國敏銳捕捉到了中國迅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早在2004年就與中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英國也是歐盟內與中國貿易和投資關系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14年前三季度,中英雙邊貿易的增幅一度超過20%。英國還在歐盟內率先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成為中國在歐盟內獨具特色和不可替代的伙伴。沒有中國與英國及其他歐盟成員國關系的發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將是空洞、不全面和沒有生命力的。習近平主席對英國的訪問既是對中英關系的推動,也是借助中英關系促進中歐關系的發展。

    我最高領導人訪英體現了跨越東西方文明理解鴻溝的最高努力

    中國和英國是東方和西方兩大文明的杰出代表。數百年來,這兩大文明的理念相互碰撞,當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理解鴻溝。中英和中歐之間人員交往的日益增多,在東西方文明之間架起了多座橋梁。中國最高領導人對英國的訪問體現了跨越理解鴻溝的最高努力——從相互尊重出發,去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文明與文明之間的關系,以增進了解、加強理解的態度,去探討實現共同目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潘婧瑤、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