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8日16:31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8日電(記者曾偉)官員的人脈必然與不正當利益結合在一起嗎?人脈關系對官員開展工作有沒有幫助,又有哪些危害?當前公眾對官員的朋友圈到底持什麼樣的態度?
近日,人民日報社主管的《國家治理》周刊公布了“如何看待官員的朋友圈調查”結果。該調查採用互聯網發布+微信公眾平台推送電子問卷方式,共發放問卷4796份。
結果顯示,七成以上受訪者認為官員結交人脈具有必要性和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要深究官場上的各種朋友圈涉及的腐敗違紀等問題。其中,六成以上受訪者認為,多數官員會對朋友圈做不適當的應用,最為突出的是公權力私化與權力的濫用,而官員在商業領域的朋友圈最容易轉化為利益圈。
“炙手可熱”的朋友圈:
七成受訪者認為人脈給官員帶來的更多是工作的順利開展
“官員朋友圈”是一個熱門話題。近日,江蘇省委出台從嚴管理干部20條具體措施,其中一些規定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加強對干部八小時工作之外的監督。這一消息引發社會熱議。一方面,官員也是人,不可避免會嵌入各種交際圈。另一方面,“官員朋友圈”成為監管邊緣地帶,權力就可能在法外運行,滋生腐敗。綜觀近年來倒在反腐風暴中的“老虎”,他們之所以上演“變形記”,往往跟朋友圈藏污納垢密不可分。
那麼官員應不應該杜絕朋友圈?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對官員構建人脈關系的必要性和意義都給予了認可。人脈可以給官員的工作帶來幫助,最突出的是“為自己或本部門爭取更多的資源”,33.5%的受訪者做出如此選擇。其次是“更容易完成工作,得到更好的業績”,有26.4%的選擇比例。“辦事不容易被卡死在某個環節”“更容易得到升遷的機會”分別得到了24.9%和15.2%的選擇比例。
在受訪者眼中,與獲得升遷等個人利益相比,近七成認為,人脈給官員帶來的更多是工作的順利開展。
“又愛又恨”的朋友圈:
超六成受訪者認為大多數官員為到處找關系而感到頭疼
然而,在公眾看來,是不是所有官員都長袖善舞,善於經營人脈關系?對於工作中經營人脈關系,官員是樂此不疲,還是感到頭疼呢?
調查顯示,在公眾眼中,絕大多數官員對探求建立人際關系很感興趣——74.0%的受訪者認為多數或者絕大多數官員有興趣探索人脈關系。鑒於人脈關系對官員工作的重要性,有65.3%受訪者認為,具備拓展人脈的能力和素質是領導干部的必備條件,這也是其領導能力的一種體現。
然而,有興趣並不意味著擅長——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多數官員為建立人脈關系而感到頭疼(65.1%)。另外,熱衷於經營人脈會影響官員的本職工作,72.4%的受訪者認為工作中到處找關系使他們無心於工作。有些時候,官員不得不為走關系、拓展人脈,或者研究領導喜好付出大量精力,擠壓了他們的工作時間。
“灰色地帶的朋友圈”:
超六成受訪者認為官員的朋友圈易轉為利益圈
官員的人脈對其開展本職工作十分必要,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官員可能會通過人脈再加上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和家人謀取私利﹔也有可能會被人情綁架,不得不做超出職權范圍的事。官員的朋友圈利用不當,很容易形成灰色地帶。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從嚴治黨,要杜絕不正常的“圈子文化”。
2014年1月14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講話指出,黨內不能搞圈子文化“有的干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有的領導干部喜歡當家長式的人物,希望別人都唯命是從,認為對自己百依百順的就是好干部,而對別人、對群眾怎麼樣可以不聞不問,弄得黨內生活很不正常。
調查顯示,公權力私化與權力的濫用,也正是公眾最大的擔憂。“官員朋友圈必然會演化成利益圈”,對此有65.0%的受訪者表示認同。
其中,68.1%的受訪者認為多數官員會因為人情而不得不做超出職權的事,70.0%的受訪者認為多數官員會利用人脈為自己謀取私利。除此之外,在受訪者眼中,人脈關系比工作能力對官員的升遷更有幫助——79.5%的受訪者認為多數官員利用人脈關系,而不是憑借工作能力獲得升遷。尤其是需要注意的是,35.1%的受訪者認為最容易向利益圈轉換的人脈就來自於官商關系。
《國家治理》周刊最后分析表示,面對不正常的“圈子文化”,可通融可不通融的灰色地帶應越來越小。要“完善官員選拔機制,健全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杜絕制度執行的灰色地帶和私人空間,有助於從根源上遏制官員人脈的不當應用。”因為“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等方面,若規章制度不夠清晰、明確,給個人發揮留有余地,無異於給官員的違法行為提供了通道。”尤其是,要深究官場上的各種朋友圈涉及的腐敗違紀等問題,讓所有官員做到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而不逾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