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30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即使過去了這麼多年,在挖開一層混凝土后,地下的危險品廢料仍散發出濃濃異味。28日,記者在江蘇靖江市馬橋鎮侯河社區八圩組的華順生豬養殖場採訪時,一直被這股異味刺激著,一個小時后開始身體不適,感覺要嘔吐。
如果不是在靖江投資創業的雲南人周建剛舉報,這個養殖場地下疑偷埋數萬噸化工危險廢物的事實很難浮出水面。目前,當地啟動應急響應,但仍然掩蓋不了社會對環保部門監管缺位的質疑。
靖江市環保局局長朱靖對人民日報獨家回應說,該市已成立專門調查小組,公安機關也已介入。目前養殖場區域居民生活飲用水安全,界河東900米、西700米內未檢出特征污染因子。不過,附近居民對此說法並不買賬,希望更權威的上級部門介入此事,給出更為明確的說法。
待了10多天,全身皮膚出現病變
周建剛實名舉報稱,“原侯河石油化工廠現是已經倒閉的華順生豬養殖場,地下非法填埋化工危廢場地。”舉報內容稱,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委托給侯河石油化工廠對兩家農藥企業的危險品廢料進行處理,侯河石油化工廠卻將這些廢料填埋於工廠地下,嚴重污染土壤和飲用水源。
周建剛稱,2月8日,他與華順生豬養殖場簽訂轉讓協議並進行公証。3月5日,他帶領工作人員正式入駐養殖場,10天后全身皮膚出現嚴重病變:皮膚硬化、潰瘍、瘙痒。周建剛表示,醫生診斷,皮膚病變主要誘因是生活環境中存在化工污染源刺激,導致免疫力突降引起的皮膚症狀。他調查發現,養殖場內深埋有化工廢棄物,總量有萬噸之多。周建剛取樣送交檢測,檢測報告顯示樣品中含有35種有機成分及每種有機物的含量,“這些有機成分中80%屬於高致癌物質,且含量超過國家規定的土壤致癌物質標准幾千倍以上,有的物質甚至達到了幾萬倍以上”。
28日上午,來自江蘇力維檢測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養殖場周圍採樣檢測。工作人員介紹,需取樣的監測點覆蓋周邊約1萬平方米范圍,由鑽孔設備深入地下進行土壤和地下水取樣。“初步定了60個點,如果比較濃,還會加大密度。”帶著防毒口罩的工作人員說。
記者數次想進入廠房內部了解情況,遭到多位當地官員拒絕。一名官員透露,靖江市環保局早在2012年就已知道違法填埋化工廢棄物一事,公安機關也曾介入,但考慮到靖江參與全國生態市評選活動,對外封鎖了消息。
“油廠搞了好多年,后來養豬養了4年。”一位姓王的村民說,“油廠”即侯河石油化工廠,村上許多男勞力曾經填埋過危險廢料,“拉廢油的車子經常過來”,事先挖掘機挖好一個堂屋大小的坑,約3米深,大家將油桶中的固體倒進坑中,卸一車平均每人能得到幾十塊錢,埋下去后,上面埋泥土,再用混凝土澆起來后蓋豬舍。近幾年,村裡不時散發出刺鼻異味,一直被誤認為是豬糞揮發引起的。
市環保局稱已開展調查,舉報人失聯
當天下午,記者前往靖江市環保局採訪,但不管是污控科、總量科還是監察大隊都互相推諉,隨后,相關科室人員一見記者便離開辦公室。下午5點半左右,局長朱靖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說,華順養殖場前身確為侯河石油化工廠,2000年就已從事化工廢物回收利用,2005年獲得環保部門頒發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証》,具有處置危險廢物的資質。
朱靖還稱,環保局此前多年對此一無所知,直到周建剛舉報方知,該局當即派員至現場調查,目視有一部分危廢品在場區內,立即請來泰州環境監測中心採樣檢測,初步預算該地塊地下填埋有危險廢物3噸以上,隨后該案因涉及環境違法犯罪被移交至公安機關。
這家化工廠是否具有經營處置危廢品的資質?朱靖稱,該廠第一次獲得許可証是2005年9月,第二次是2006年,有效期至2011年。但事實上,該企業早在2000年就開始從事危廢行業,針對2005年9月之前是否屬於無証經營,朱靖解釋說此前確實沒有許可証。朱靖稱,該廠從2011年開始就未正常經營了,隨后被注銷改建成養殖場,但對記者提出的“化工廠改做他用時是否需要環境評估”則避而不談。
朱靖稱,今年7月接到周建剛舉報后,他們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已採取應急措施並明確填埋總量,委托南京環科所及泰州環境監測機構做土壤評價和影響程度及范圍,依法對這些污染物予以處理,再委托相關機構修復土壤。
記者連續3天撥打周建剛手機,均處於呼叫轉移狀態。據靖江官員透露,周建剛目前在配合公安部門調查。
涉事上市企業發布公告稱與其無關
揚農化工和長青股份均為上市企業,事件曝光后,揚農化工緊急停牌,長青股份則出現股價下跌,兩家企業發布公告稱與可能存在的侯河化工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無關。
長青股份28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從未有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的行為,也從未因此被環保部門處罰。同時澄清,侯河化工具有環保部門批准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証》,具備危廢處置資質,該企業在2003年10月2日與侯河化工簽訂了處置協議。揚農化工也稱,經該企業自查,公司與侯河石油化工廠簽訂的危險廢物轉移手續和處理流程符合環保部門相關規定,與所涉侯河化工可能存在的非法處置危險廢物行為無關。公告還稱,揚農化工自2009年以后與侯河化工再無任何業務關系。
此次兩家企業公告均提及,在雙方業務關系存續期間,侯河化工具有合法經營資質,雙方約定侯河化工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否則違反約定及出現任何事故均由侯河化工承擔責任,與本公司無關。29日,記者向兩家公司發出採訪要求,但截稿時仍未得到回復,也未向記者提供對方可以依法經營處置兩家公司產生的危險品廢料的証據。
靖江市環保局向記者提供了兩份証書,一份是2003年由工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表明這家化工廠經營范圍為機油、廢油的銷售﹔另一份是環保部門2005年頒發的 “危廢品經營許可証”,規定這家化工廠可以處理“菊酯殘液每年200噸”,而菊酯殘液正是農藥企業產生的廢液。至於該化工廠總共處理了多少危廢品,兩家企業都未向記者提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