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8日03:04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字號
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在發表演講時,做出了一個“人”字的手勢。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攝
在此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伊始,習近平主席做了一個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手勢。9月22日,習主席在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上說,國家關系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系。中美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他做了一個“人”字手勢,並說,“在漢字中,‘人’字就是一個相互支撐的形狀。中美友好,根基在民眾,希望在青年” 。
與美國民眾交往:不忘老朋友,讓人感動
縱觀習主席此次國事訪問,以人為本是一個突出特點。惟其如此,最能打動人心,最利於解惑釋疑,也最有助於增進理解。
習主席此訪之前,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在接受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採訪時建議,除與奧巴馬總統會見外,希望習主席多與美國民眾進行接觸。習主席曾到艾奧瓦州進行訪問,與那裡的民眾有很好的關系。美國人也很重視感情,如果習主席能利用這次訪問,把老朋友請來相見,表達對美國人民的感情,美國人會很感動。
9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美國塔科馬市林肯中學。這是習近平夫婦走進教室,同師生們交流。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習近平主席一路走來,確實令美國人很受感動。在西雅圖,習近平主席再次與來自艾奧瓦州等地的老朋友親切會晤。9月25日,在白宮南草坪舉行的歡迎儀式上,習近平主席提到,“30年前,我第一次訪問美國,住在艾奧瓦州馬斯卡廷市的美國老百姓家中。他們是那麼熱情、真誠、友好。我們親切交流,臨別時緊緊擁抱,這一幕幕情景至今令我難以忘懷。3年前,我再次回到馬斯卡廷市,同老朋友重逢。他們對我說,友誼是一件大事。從這些老朋友身上,從很多美國朋友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了中美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的真摯感情,這讓我對中美關系的未來抱有充分的信心”。歡迎儀式上,有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兩個身著紅色中式旗袍的女兒。儀式結束后她對我說,最令她感動的就是習主席這一番充滿真情厚誼的話。現場一位名叫羅林斯的美國人說,“美中兩國作為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友好相待很重要,加深相互了解很重要,要彼此尊重。就像任何關系一樣,美中關系並不十全十美,但有著成長和發展的機遇。習主席的來訪有助於我們雙方加強相互了解” 。華盛頓州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戴維·巴赫曼說,習近平1993年擔任福州市委書記的時候到訪過塔科馬並參觀林肯中學還促成福州與塔科馬在1994年結成友好城市。此次習主席再訪林肯中學,對外界傳遞出了中美民間交往和政府間交往符合兩國利益的信息,“中國最高領導人並沒有忘記並十分看重他曾經接觸過的普通美國百姓”。
面對敏感問題:坦誠說理交流,令人信服
相互支撐的“人”,離不開真誠與信任。傅高義還曾建議說,“真正的朋友應該坦率交談,實事求是”,不回避網絡安全、經濟等尖銳問題。人們看到,習近平主席在此訪期間直面尖銳問題、坦誠說理交流,在美國及整個國際社會引起了積極反響,美國國內此前的一些雜音、噪音大多消遁。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學者克裡斯托弗·約翰遜認為,奧巴馬和習近平致力於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從加州庄園會晤開始,兩位領導人就以輕鬆的形式進行交談,兩人的關系是“互相尊重和坦誠的”。
9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西雅圖微軟公司總部會見出席中美互聯網論壇雙方主要代表並發表講話。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此訪之前,網絡安全問題一時在美國被炒得沸沸揚揚。習主席沒有回避這一尖銳問題。中美雙方最終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了重要共識。這立即成為美國主流媒體報道的重點。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亞利桑那大學全球安全項目政策主任加米·溫特頓等人認為,美中兩國在打擊網絡經濟犯罪方面達成共識,推動建立網絡空間全球准則,為雙方在這個領域的互動奠定了尺度基准。此舉會對未來產生重要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網絡安全問題專家詹姆斯·劉易斯認為,兩國取得的共識好於預期,借此機會,北京也讓華盛頓考慮中方在網絡空間行為准則方面的一些理念。《華盛頓郵報》在報道中引用美國網絡安全企業CrowdStrike網絡安全分析師的話稱,此次達成共識是一個拐點,“雖然不期待改變會立即發生,但雙方已經走上了最終解決此事的道路”。而正是這家公司此前曾多次指責中國黑客入侵美國公司或政府機構。
美國一些人常常拿中國的民主與人權說事兒。習主席對此也毫不回避。面對美國及世界各大媒體,他指出,民主和人權是人類共同追求,同時必須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本國發展道路的權利。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不斷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的進程。中方願繼續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同美方開展人權對話,擴大共識、減少分歧、相互借鑒、共同提高。此番闡述站得高,看得遠,說得在理,令人信服。
應對氣候變化:中美緊密攜手,為人類做貢獻
氣候變化問題關乎整個人類社會,那更是突出一個“人”字。如果說中美在網絡安全問題上所達成的共識是為雙方聯手管控分歧做出新表率,那麼,雙方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態度更加體現出真誠與擔當。美國媒體贊賞習主席訪問華盛頓期間所宣布的中國減排新舉措。《時代》周刊網站說,兩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的新承諾是此訪“最棒的”成果。這次在華盛頓發布的《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去年兩國提出的減排目標提供了具體方案。美國環保界人士認為,這一成果是中國在兌現承諾,就像在骨架上又添上了肌肉,使其更加豐滿。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內一直有股聲音反對節能減排,理由之一便是中國不作為。習主席的新承諾消除了美國國內反對派的最后一個政治借口。中國為貧窮國家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財政援助是氣候變化外交的一個“分水嶺”,顯示了幫助落后國家向低碳型經濟轉變和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意願。在克林頓政府中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全球沖突與合作研究所所長謝淑麗指出,聯合聲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中國領導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做出的承諾向世界所傳遞的信號是,兩國會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合作,就如氣候變化領域一樣。
基辛格給人民日報讀者的題詞中寫道“我期待著習主席的訪問為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貢獻” 。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 何小燕 攝
“事在人為”,習主席在白宮南草坪歡迎儀式上這樣說。美國政治家基辛格在習主席訪美前接受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記者採訪時曾提筆寫道:“我期待著習主席的訪問為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貢獻。”習近平主席此次以人為本的國事訪問及所達成的重要共識和一系列豐碩成果表明,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確實在以實際行動為世界和平及整個人類福祉做出貢獻。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