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6日08:2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近日,湖南省交通廳原黨組書記陳明憲腐敗窩案被曝光。在這一窩案中,陳明憲“一呼百應,呼風喚雨”,無疑是很多人的靠山。隨著陳明憲被判處死緩,涉案的其下屬、家人等也受到應有的懲戒。此種“塌方式”腐敗,折射出一些人倚仗靠山、攀龍附鳳的深層症結。
一個蘿卜被拔出后,往往會帶出很多泥﹔一棵大樹倒下來,周圍的小樹也會被壓倒。這個“蘿卜”和“大樹”,正是一些人眼中的靠山。在仕途中,那些處處找靠山、投靠山的人,不僅不會把自己帶向正途,還會成為靠山倒台的“犧牲品”。
靠山不是泰山是冰山,早已成為歷史的鑒戒。唐玄宗主政時,楊國忠任宰相,有人勸陝州進士張彖把楊國忠當作靠山。勸他的人說,有此靠山,“見之富貴立可圖”。張彖卻說:“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張彖的意思是,你們找楊國忠做靠山,以為楊國忠的地位穩若泰山,在我看來,楊國忠不過是一座冰山而已,太陽出來之后,隨時有可能消融,到時候你們去靠誰?
古人尚且懂得找靠山猶如找冰山。今天,少數黨員干部卻不明白這一道理。他們把找靠山視為能事,“連黨類以樹虛譽”“結私交以立強於世”。有的認為官場沒有靠山不行,想方設法攀援汲引,不擇手段結交權勢﹔有的熱衷於搭天線、拉關系、搞勾兌,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暗通款曲。
找靠山,本質上是搞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與黨的宗旨要求格格不入,但為什麼偏偏就有人樂此不疲?說到底,是為了謀求庇護和升遷機會,正所謂“朝裡有人好做官”“大樹底下好乘涼”。在他們眼裡,隻要找到靠山,就能財源廣進,官運亨通。
然而,事實並不如他們所願。“以利益為主的陣營總是會動搖的”。“秘書幫”“石油幫”“山西幫”的靠山再厲害,也不過是冰山而已,抵擋不住正義的陽光,最后東窗事發,難逃法網。等到靠山倒台,自己被查,一切都晚了。
找靠山,是典型的攀高枝、搞“山頭”、劃“小圈子”。“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總認為不會出事的周永康不就出事了嗎?!總認為動不得的徐才厚不也動了嗎?!若任由“團團伙伙、幫幫派派”橫行,使公道溺於私情,讓正義虧於嗜欲,廉潔操守將難以得到認可,黨紀國法也難以得到遵守,必然導致官場風氣污濁,政治生態惡化,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泛濫。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在為官從政的路上,素質才是金剛鑽,能力才是鐵飯碗。為官之道,不能亂找靠山,而應靠人民的支持,靠黨的紀律和規矩,靠理想信念、黨性原則,靠政聲政績、人品官德。隻要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始終不忘堅守“底線”,追求“高線”,就一定能成為群眾公認的好官。(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