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扶老人后起糾紛:被訛還是被撞?--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學生扶老人后起糾紛:被訛還是被撞?

王龍 吳慧珺 湯陽 王厚啟

2015年09月11日08:2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中國網事:學生扶老人后起糾紛:被訛還是被撞?

  8日,一條尋找目擊証人的微博引發網民廣泛關注。微博網友“@袁大宸”發布微博稱,自己8日扶起了一位摔倒老人后,反遭老人家屬誣陷,因現場沒有視頻監控,尋求目擊証人。

  微博一出,引來網友一片唏噓。“扶”還是“不扶”,“怎麼扶”再次成為輿論焦點。目前,警方已介入並展開調查。

  學生扶老人起糾紛,微博尋求目擊証人

  記者多方採訪、梳理,還原出老人倒地現場情況。9月8日早上7點左右,小袁在騎車返校途中,在距離校門幾百米處,從一位“走路不穩,有點像S形”的老人旁邊超過,騎出一段距離后,聽到老人倒地的聲音,回頭看時,老人眼睛緊閉、表情痛苦,便幫忙撥打120救援電話。

  按照當事人小袁的說法,老人的兒媳婦趕到后,要求小袁一同前往醫院,隨后,她打電話找同學來幫忙。到達醫院后,老人的兒媳婦向醫生解釋“老人是被一個學生騎車撞摔倒的”,小袁說自己“當時就蒙了”。后來,因為老人的兒媳婦帶的錢不夠,小袁墊付了2000元,老人的兒媳婦要走了小袁的學生証。

  從當天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小袁和同學一直陪在老人身邊。后來,小袁表示“越想越不對勁”,向輔導員打電話說明情況后離開醫院,在輔導員陪同下向轄區警方報案。

  警方調查發現,事發現場存在監控死角,並沒有拍下老人如何倒地。警方表示:“從8日掌握的情況來看,還無法確認老人是如何受傷的。”

  當晚9點半,小袁在微博上尋求目擊証人:“我是淮南師范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今早扶了一個摔倒的老太,看到情況嚴重就給她撥了120,結果老太家屬賴上我了要我全權負責,監控顯示我跟老太的距離是不足夠撞上她的,但是后面的部分是監控死角,沒拍出來。尋求今早路過師院大門口對面的目擊証人,請給大學生一個公道吧,謝謝了。”

  消息一出,迅速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短時間內就有5萬多次轉發,2萬余次評論。淮南師范學院宣傳部部長方川告訴記者:“學生發微博尋找目擊証人,已經找到兩個了,一名隔壁院校的同學,已經站出來為她作証。”

  9日,淮南師范學院校方對此事進行了通報稱:9月8日上午,淮南師范學院女學生袁同學向學校反映,她在校外公路非機動車道上,發現一位躺在地上的老人並主動扶起,與聞訊趕來的家屬一起撥打了120,並陪同家屬將老人送往醫院。到達醫院后,老人的家屬認為袁同學撞了老人,便引發糾紛。

  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調查取証工作已取得了一些相關的重要証據,調查工作還在進行,估計很快會把調查情況向大眾公布。”

  雙方各執一詞,學生被訛還是老人被撞?

  目前,摔倒的老人住在東方醫院骨科病房,等待進一步手術。就老人如何倒地問題,小袁與老人家屬各執一詞。

  有媒體報道稱,當老人被問及如何摔倒時,老人迷迷糊糊地說“是被自行車帶倒的”。而記者採訪獲悉,在最初警方介入調查時,老人並沒有多說話,小袁室友也對此印証:“當時老人只是說不知道是怎麼摔倒的。”

  據媒體報道,老人家屬稱,事情發生過程存在很多疑點。“第一,她當時為什麼陪我母親去醫院,還給我們墊付了2000元醫療費,如果不是她撞的,會這樣做嗎?第二,那個學生在醫院的時候,還道歉說是她不小心碰到的,為什麼回校后態度就變了呢?”

  對此,小袁在微博回應道:“隻有找出証據才能証明我沒做過,現在揪著說我昨天承認了?我承認了嗎??”

  老人家屬隨后又稱他們暫時沒有確鑿的証據証明就是小袁將老人撞倒。但是,他們希望事件能盡快調查清楚,還原真相。“如果真的不是那個學生撞的,那她就是做好事,我們會當面向她致謝。”

  小袁微博尋証人也引得網友唏噓聲一片。@網友杰西卡�Zhong說道:“老人摔倒不敢扶、幫人反倒被告的新聞太多,這個社會怎麼了?但我還是要扶,遇到這種情況隻能通過法律維權。”

  與此同時,小袁所在的淮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張文鳳說,事情的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我們不能妄下定論,但不管結果如何,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在今后能夠多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專家探討,莫讓誠信缺失引發“次生災害”

  小袁室友告訴記者,盡管小袁自己遭到誣陷,但依舊堅定扶人之心。

  9日晚23點左右,@袁大宸在微博中說道,“其實想了很久,如果有第二次機會,我還是選擇義無反顧地去扶老太。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吧,在困難的時候誰都需要外界的幫助,隻有扶起來了別人才能服得起自己。”

  中國好人網創辦人、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談方認為,此事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僅僅是老人被撞還是學生被訛,而是產生的負面效應。“在近階段發生的同類事件中,面對倒地的老人,有人會拍照片錄視頻以防萬一,更有人經過內心掙扎還是選擇離開,社會誠信的嚴重缺失讓人不寒而栗。”

  談方表示,雖然該事件結果如何不好評判,但需要看到的是,近期出現的因老人倒在水中沒人施救而溺亡等事件,說明了有不少人以怕被訛為由,變得袖手旁觀,甚至心安理得,這才是該事件最讓人擔心的“次生災害”。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范和生認為,無論小袁是真撞到老人還是遭到訛詐,都應該把“扶人”舉動看成是一種善舉,在証據存疑時,不對扶人者進行處罰。

  “面對這個老大難的問題,政府需要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可以建立見義勇為法,社會也要給好人提供法律援助,以更好地保護與表彰好人好事。此外,相關部門可以探索建立起社會救助體系,針對此類事件展開公共救助。”范和生說。

  2014年度“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郭建軍說:“做好事被訛的情況確實有,但這必定是極少數,不是所有被幫助的人都是這樣的,身正不怕影子斜,隻要做了正確的事情,就不用害怕,善意終將遇到善意。”

(責編:潘婧瑤、申亞欣)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