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那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父親唱到老”——訪“日本八路”筒井重雄之子筒井健史--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專訪:“那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父親唱到老”——訪“日本八路”筒井重雄之子筒井健史

2015年09月02日09:39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專訪:“那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父親唱到老”——訪“日本八路”筒井重雄之子筒井健史

  新華網日本長野9月1日電 專訪:“那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父親唱到老”——訪“日本八路”筒井重雄之子筒井健史

  新華社記者劉秀玲 沈紅輝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17架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檢閱,其中有不少飛行員是筒井重雄的學生。作為投誠八路軍的日本老戰士,筒井重雄因為中國空軍建設作出貢獻而廣為人知。

  筒井重雄逝世一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筒井重雄之子筒井健史,聽他講述兒子眼中的“八路”父親。

  在長野縣飯田市筒井重雄家中,筒井健史擺出父親生平相關資料和相冊影集。講起父親,筒井健史滔滔不絕。“父親的一生歷史漫長,兩個小時都講不完。”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老航校建校40周年紀念冊》《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6周年駐日大使館紀念活動照片集》《父親接受媒體採訪記錄》……筒井健史將與父親相關的一切記錄下來並整理成冊,10多本資料與筒井大家族照片一起,成為這個家庭不可或缺的寶貴回憶。

  1920年10月11日,筒井重雄出生於群馬縣一個農民家庭。1940年,筒井重雄參軍並被派到侵華日軍在南京的航空部隊。1945年1月,因飛機故障迫降的筒井重雄被八路軍俘獲。日本戰敗投降后,筒井重雄來到東北。1946年9月,他成為中國人民空軍一員,東北老航校任命他為飛行教官。

  “雖然我父親是志願參軍,但在八路軍根據地經歷的事情使他的思想發生180度的轉變。完全改變以前軍國主義教育下的想法,后來他甚至幫助八路軍勸降日本軍人。”筒井健史說。

  “雖然父親回日本后曾有人邀請他去自衛隊駕駛飛機,但被他拒絕,其原因正在於父親思想的徹底轉變。”

  從1946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創立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筒井重雄等日籍教官在3年半裡培養了100多名飛行員。這批學員后來成為創建中國空軍部隊的骨干。

  1958年筒井重雄攜妻子和一雙兒女回到日本,迫於周圍環境和日本警察的騷擾,筒井重雄逐漸將在中國的記憶封存起來,連兒子筒井健史也是在1986年父親重返中國之后才慢慢了解到40年前父親在中國的過往。

  “父親雖然嘴上不說,心裡依然記挂著中國。小時候,父親在工作時經常唱一些我聽不懂的奇怪的歌曲。現在想想,那應該是八路軍的軍歌吧。”筒井健史一邊說一邊翻開一本相冊,照片上,時年92歲的筒井重雄在中國駐日使館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5周年招待會上與其他“日本八路”們齊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父親很喜歡唱歌。到老也不忘。”筒井健史說。

  1986年以后,筒井重雄受邀多次訪華。2005年,他作為原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老戰士代表,受邀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並獲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如今,這枚紀念章別在筒井重雄生前最常穿的一件西服上,依然挂在他位於長野的家中。

  談起對父親的印象,筒井健史說道:“父親有一句話經常挂在嘴邊,他說自己有三個故鄉——群馬縣、長野和中國。父親在中國隻待了18年,但三大故鄉之一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這足以說明父親對中國的感情之深。”

  隨著知道筒井重雄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筒井重雄的學生以及學生的親屬、后人時常來長野探望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筒井健史也因為父親的影響而與中國建立起聯系。如今,筒井健史加入了當地為中國留學生提供幫助的協會。今年,他將作為家屬代表出席9月3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出發前,筒井健史拿出父親當年訪華時用過的旅行箱。這次,他將帶著父親的旅行箱一起去北京。

  在筒井重雄逝世一周年的8月28日上午,筒井健史與記者一起來到其父親墳前掃墓。上香、獻花結束后,筒井健史笑著說道:“看到自己墳前這麼多花,這麼熱鬧,父親一定會很高興。”

(責編:曾偉、盛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