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2日08:3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黃埔區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向憲法宣誓。 廣州日報記者庄小龍 攝
廣州正式完成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 市轄總面積超過上海
昨天(1號)上午11時30分,廣州市黃埔區舉行挂牌儀式。黃埔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以及區紀委的新牌同時揭開,新的黃埔區正式成立。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埔區委書記陳志英致辭:“484平方公裡、88萬人民的黃埔這片熱土,即將翻開燦爛的一頁!”自此,廣州正式完成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市轄面積由3843.43平方公裡擴大到7434.4平方公裡,總面積超過上海。
廣州第一批任職時向
憲法宣誓的公職人員
“我宣誓,我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恪盡職守,廉潔奉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自覺接受監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努力奮斗!”
昨日下午,黃埔區委書記陳志英主持宣誓儀式,新當選的黃埔區一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黃埔區人民政府區長、副區長,黃埔區人民法院院長分三批向憲法宣誓,成為廣州市第一批執行在任職時向憲法宣誓的公職人員。
為什麼要向憲法宣誓?據黃埔區人大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樣的宣誓儀式,給手握公權的公職人員戴上一個無形的“緊箍咒”,有利於加快推進依法治區。
據了解,新當選的區長向憲法宣誓的儀式今后將長期堅持,且凡經黃埔區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一府兩院”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必須向憲法宣誓,就職宣誓過程公開進行,宣誓人員必須忠實誓詞,主動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
“東進”戰略更進一步
新黃埔區設立,廣州市完成了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由原來的“十區兩市(縣級市)”變為“十一區”的格局。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廣州大大拓展了發展空間,為下一輪的區域經濟發展集聚新的能量。
在黃埔區成立暨揭牌儀式上,市長陳建華表示,黃埔區的發展揭開了新的一頁,加快實施“東進”的戰略。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說,新黃埔區的設立,將有效解決黃埔和蘿崗各自面臨的問題。兩區合並,“東進”區域連成一片,老黃埔區將有了創新驅動的活力,原蘿崗區打造“東部山水新城”亦有了堅實的基礎,新黃埔區在理順兩區產業格局后,還有望與增城產業集群形成呼應。他認為,未來,新黃埔可以成為整個廣州的地理中心,成為廣州“東進”的節點。“黃埔這個廣州地理中心可以跟越秀區的廣州原點、天河區的廣州新中軸線三者形成鼎足之勢”。
新黃埔區法院昨揭牌
廣州日報訊 (記者林霞虹 實習生陳卿媛 通訊員龔德家、楊曉梅、馬偉鋒、向陽)昨日上午,經原黃埔區、蘿崗區法院“撤二建一”后組建的新的黃埔區法院召開成立大會。昨日,黃埔區第一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依法選舉張春和為黃埔區人民法院院長,原來的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和蘿崗區人民法院也隨之撤銷,成立新的黃埔區人民法院,管轄原黃埔區、蘿崗區法院所轄區域內的案件。
新的黃埔區法院位於黃埔區大沙地東363號——原黃埔區法院院址。
新當選的黃埔區人民政府區長李紅衛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5年開通4條新建4條地鐵
昨天下午,黃埔區一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及閉幕式。陳小華當選為黃埔區一屆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紅衛當選為區人民政府區長。李紅衛第一時間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暢談“黃埔新宏圖”。
【未來目標】
廣州日報:李區長,您好!首先祝賀您當選黃埔區人民政府區長。作為第一屆黃埔區區長,新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李紅衛:謝謝您的祝賀!新一屆政府成立后,很多工作需要我們去落實,很多任務需要我們去完成。黃埔是充滿活力的一個區,或者,你可以將它視為“四個區”。
首先,黃埔將要建設成“經濟大區”。兩區合並后,黃埔經濟總量躍居廣州市第二,稅收收入居各區第一。我們提出一個目標,到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萬億元、財稅總收入1千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千億元、地區生產總值5000億元。
其次,黃埔應該建設成為“創新強區”。中關村、深圳高新區的創新走在全國前列,我們要以他們為學習榜樣和追趕目標,服務業增加值佔三次產業的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年均提升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國際專利申請量四個指標實現倍增。
三是“生態示范區”。黃埔有長洲島、天鹿湖、九龍湖、油麻山、華聖公園等濕地公園和森林公園,生態環境優美,我們建設恢復重建水生態環境,整治深井涌、平崗河、流沙河等河涌,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最后是“民生幸福區”。我們將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確保城市居民在15分鐘、農村地區居民在30分鐘步行范圍內得到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讓廣大群眾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人事調整】
廣州日報:區劃調整一大主題是“融合”。比如人員的融合,讓原黃埔、原蘿崗的干部職工在新的崗位上一起工作,黃埔打算怎麼做,實現1+1>2的效果?
李紅衛:新黃埔發展得快不快、好不好,干部群眾的干勁高不高,很大程度上看我們在推進融合上下的功夫如何。
大家很關心機構人員的融合。目前,職能部門的人事調整正在進行中,一些黨員干部到了新的崗位任職。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不論原來在什麼崗位,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把新黃埔區建設好,發展好。不管過去是什麼資歷,什麼工作背景,現在都要融合成一個新的工作團隊。今后,我們將在人員機構融合上繼續打好總體戰、體現“一家親”。每一個人都自覺地融入大局、服務大局,各部門之間既分工又合作,充分發揮全區各部門協同作戰的優勢。
【民生福祉】
廣州日報:兩區合並后,新一屆區政府將採取怎樣的措施改善民生?比如居民可否跨區域辦事。還有交通方面,不少市民反映黃埔與中心城區交通仍不夠暢通,能否詳細介紹地鐵、BRT等交通建設規劃?
李紅衛:總的來說,新一屆政府將著重整合資源,以此改善民生福祉。
比如您提到的群眾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我們總的原則就是簡政放權,通過深化“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省級改革試點,大幅提高行政效能。以后,老黃埔、老蘿崗兩邊原有的政務服務大廳都會保留,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解決兩個政務服務大廳行政審批項目互聯互通、互相認証的問題。
交通建設歸納來講,就是“一張網、三條路、五條輕軌、八條地鐵”。“一張網”就是對全區的道路交通體系進行總體規劃,建設“八縱八橫”交通主干路網。“三條路”就是將臨江大道、中山大道、黃埔大道等快速交通延伸到黃埔區內,實現15分鐘暢達天河。“五條輕軌”就是在區內規劃建設五條輕軌,形成各組團之間的快速交通,目前我們已經開始謀劃研究。“八條地鐵”就是要在五年內開通4條地鐵(6號線二期、13號線、知識城線、21號線),新建4條地鐵(7號線二期、5號線東延段、6號線三期、19號線)。
【就職感受】
廣州日報:李區長,新的黃埔區對你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兩區合並后,你是如何盡快熟悉黃埔區,如何進入角色的?
李紅衛:我在開發區、蘿崗區工作了10年,在工作中與老黃埔區就有經常性的聯系與配合,親身感受到了黃埔區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干部的勤奮與務實、發展的潛力與希望。
黃埔區籌備一年多來,為了盡可能多地熟悉區情,盡快進入角色,我經常深入企業、街鎮、村居調查研究,組織有關人員從有利於整合資源、科學發展出發,對新黃埔的功能定位、發展戰略、交通體系、組團發展進行科學論証,促進空間規劃、產業項目、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對接,力求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這次區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我為新黃埔區區長,站在新的起點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始終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做好88萬黃埔人民的“服務員”、“勤務員”,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服務黃埔發展,回報黃埔人民。我將帶頭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把握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常態,把黃埔的區情吃得更透一些,對基層和企業的情況摸得更深一些,增強各項決策的針對性,提高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文/廣州日報記者何瑞琪 通訊員/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