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的力量:《答田島書》激起全國的抗日熱情--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

一封信的力量:《答田島書》激起全國的抗日熱情

習驊

2015年08月31日09:3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原標題:一封信的力量

洛陽大頭兵供圖

1943年8月31日,日本軍人田島壽嗣用雅致的古漢語和娟秀的中國書法,給他的中國對手寫了一封信。由於完全符合孫子教導的智慧,他對自己的漢學功力十分滿意。現在,他正品著濃濃的普洱茶,靜等對手下跪。

作為大日本帝國駐騰沖行政班本部長,即天皇任命的騰沖最高軍政長官,田島這一年寢食難安,軍事和行政舉步維艱。要不是當地一個老秀才搗亂,情況會完全不同。田島有時想,若非戰爭,憑他厚實的四書五經老底子,兩個讀書人一定聊得來。

去年5月,日軍越過中緬邊界,劍指滇西。控制騰沖才能控制滇西和整個雲南,然后才能控制長江上游,直取國民政府戰時首都重慶,最終滅亡中國。因此到了龍陵縣城,日軍分兵奔襲騰沖,總指揮正是田島壽嗣。

高黎貢山區一路坑深崖懸,馬都不願走﹔怒江兩岸陡峭如牆,下面驚濤激流,深不可測。在這易守難攻的絕地,本該有一場惡仗。然而,滇西最高長官龍繩武,雲南王龍雲的公子,及時收到他爸簽署的調令。龍純武征調所有能打仗的士兵護送,好馬馱上搜刮來的金銀財寶大煙土,絕塵而去。騰沖縣長邱天培一看領導走了,武裝也沒了,緊急召開縣務委員會會議,紅著臉提議從長計議、趕緊撤退。大家不是反對就是不吭聲,邱天培竟攜家眷深夜開溜,還帶走了象征權力的騰沖縣政府印信。

田島對中國官員望風而逃毫不奇怪,如果不了解這點國情,日本怎會拿雞蛋碰石頭。昂首走在這座五百歲“極邊第一城”大街上,田島心比天高:中國的時代過去了,亞洲和世界的歷史隻能由大日本改寫了。

但他的自信沒有持續幾天,憑空裡站出一條漢子,老秀才張問德。其實這漢子已經62歲,瘦瘦小小,白發蒼蒼,弱不禁風,但他的一招一式都讓滇西的死火山開始復活。

張問德參加過國民革命,當過龍雲的秘書、騰沖縣參議會議長、兩個縣的縣長。他厭倦了昏暗煩冗的官場,剛剛開始眼不見心不煩的退休生活。戰火逼近,憑他的家底和社會地位,他完全有條件像那些人一樣一跑了之,甚至可以坐著滑竿跑。但他卻如高大的高黎貢山,紋絲不動,動則有方:他要重新當“官”。

他招來幾位志同道合的士紳到山裡,比如曾任國會議員的劉楚湘,共同策劃:縣政府跑了,我們就是縣政府!於是,幾位老先生“擅自”成立了騰沖縣臨時縣務委員會,由張問德牽頭,扛起抗日大旗。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為了提高合法性和號召力,新縣長首先做的,是派幾名五大三粗的青年,踏破鐵鞋,硬是把飛毛腿縣長揪了回來,逼著他“主動”交出縣府銅印,履行交接手續。當由張問德簽署、蓋了鮮紅印章的縣政府通告貼到古老的騰沖街頭,百姓個個又驚又喜:國家還在,政府還在!日本人扶植的偽縣長鐘鏡秋大驚失色,在為虎作倀間隙,開始考慮退路。田島卻想不通:一個沒人沒槍的糟老頭,憑什麼跟皇軍較量?

想不到這老頭竟六渡怒江,八過高黎貢山,忍著滿身傷病,干得風生水起,步步到位。一是任命鄉鎮長,舉辦行政培訓班,迅速搭建了基層政權框架﹔二是恢復發行《騰越日報》,擴大宣傳,凝聚人心﹔三是開辦戰時國民學校,為中華民族保留復興火種﹔四是籌集生活物資,盡力解決民生問題﹔五是組織民眾參軍、參戰,出糧出錢出力援助軍隊﹔六是抓捕漢奸,格殺勿論。縣政府聲勢越來越大,民眾斗爭越來越活躍,最后田島的隊伍隻能縮在縣城,輕易不敢出來。

田島不得不重新打量他的對手。同當時的許多日本人一樣,田島鐘情中國的一切,甚至強娶了一個騰沖女孩做太太。他知道,對於張問德這類中國士大夫,說不服壓不服,必須找到他的命門。

張問德為何揭竿而起?無非是不忍眼看著同胞受罪。那好,就拿你最在乎的東西說事。於是,田島壽嗣胸有成竹地放出了這支沾滿毒液的箭矢。

田島以“誠懇”的語氣寫道:我發現騰沖這地方物阜民豐,風俗尤其善良醇厚,絕對是西南第一樂園啊。可是由於貴我雙方長期拉鋸,弄得群眾飢寒交迫度日如年,實在看不下去。咱倆不如見面商量個辦法,如果坐視不管,老百姓怎麼辦呀?

田島還賭咒發誓說,我保証你的安全,我說話算數,你不必擔心。

田島是個精算師。這封信隻能有三種處理辦法,不管張問德選擇哪一個,田島都穩賺不賠:同意見面等於歸順,鳥無頭不飛,騰沖的抗日風潮很快就會終結﹔嚴詞拒絕,老百姓肯定怪罪張問德挑頭鬧事,自己當英雄,害了大家﹔拒不回信,人民就會指責父母官不愛民,還是膽小鬼。中國人不是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嗎?失去群眾支持,他就玩不下去。

張問德輕蔑地看了看田島射來的毒箭,馬上秉筆懸腕,筆走龍蛇,一篇隻有870個漢字的《答田島書》,中華民族抵御外敵歷史上震撼人心的曠世檄文橫空出世。

他首先直搗田島的命門:就是因為日本公然入侵,騰沖才失去昨天的美好。不要說我是騰沖縣長,任何中國人都不會與侵略者做交易,死了這條心吧!接著,他用確切的統計數字,憤怒控訴了日寇在騰沖燒殺淫掠的事實,等於指著鼻子說:中國人民對你們的獸行筆筆留賬,別想賴!

然后,張問德向侵略者發起了反攻。他說,你不是要解除騰沖人民痛苦嗎?不是要見面嗎?很簡單,你馬上帶著你的隊伍滾回日本,騰沖人民將會醫治創傷,重建家園。一旦戰犯受到審判,中日睦鄰友好,我親自飛赴東京與你見面,一起祈禱上帝寬恕侵略者反人類的罪行。

最后,中國縣長正告日本佔領軍首領:隻要你敢說“不”,那麼,為了人類的尊嚴和正義,我和我的人民知道該怎麼做,你肯定不再認為騰沖善良醇厚!聽著,侵略者的悲慘結局即將到來,准備下跪吧!

據說,光是這封信的落款,就讓我苦難同胞涕泗橫流:大中華民國雲南省騰沖縣縣長張問德!

田島就像迎頭挨了一悶棍,痛感對手的老辣。此時他還不知道,那個中國瘦老頭輕飄飄的兩頁紙產生的巨大沖擊力,跟兩年之后在他的國家爆炸的核彈不相伯仲。

張問德抓住田島給的機會不撒手,就像高深莫測的中國老武師,稍稍閃過憋足了勁的對手,順勢把那股邪氣化為自己的力量。就在田島對著復函瑟瑟發抖的時候,無數騰沖人幾乎同時讀到了《答田島書》,而且,還有田島來信。

火山岩漿在加速涌動。那段時間,騰沖人見面無不會心一笑。抗日武裝空前活躍,日本人一片沮喪。

當《答田島書》全文登上全國各大報刊頭條,昆明沸騰了,重慶沸騰了,全國沸騰了,一時無人不知張問德,無人不談張問德。在祖國淪陷邊地之一隅,竟藏著一位文武兼具的豪杰,他屹立在高黎貢之巔為自由怒吼的偉岸形象,深深烙在全國人民心底,讓命懸一線的中華民族鼓足了赴死的勇氣,堅定了必勝的信念。

田島無意間為張問德發射重炮搭了架子,長了敵人的志氣,上司一怒之下把他給撤了。頭腦靈光的偽縣長鐘鏡秋,正背靠大樹經商發大財,現在趕緊來找張問德,要求為抗日政府做點事。

1944年9月14日上午10時,張問德給田島回信僅僅過去一年又兩天,我遠征軍全殲騰沖守敵,古城帶著殊榮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她是抗戰時期中國500多座淪陷縣城中,第一個光復的!

戰地記者在當天報道說,“城內不僅找不到幾片好瓦,連青的樹葉也無一片”,“每一寸土地都是浴血奮斗得來的。”可以想見,對雙方都豁出去的這個戰略要地,如果沒有張問德和騰沖人民用血汗墊底,如果沒有軍地雙方習慣性的默契配合,騰沖光復之役不會這樣完美。

張問德本想就此謝幕,給歷史留下一個美輪美奐的背影,但是他還要硬著頭皮再為祖國做件事。

騰沖光復后,許多漢奸買通政府軍,關起來的被放了,躲躲藏藏的則搖身一變,大搖大擺當了官。在處死鐘鏡秋問題上,兼任軍法官的張問德受到了同胞的孤立。騰沖的救星、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將軍放出狠話,堅決反對處死鐘鏡秋﹔有5個鄉的鄉長聯名寫信說情,理由是罪犯后來為抗日出過錢、救過人。

張問德仍然那樣堅定。他果斷將朋比為奸的鄉長悉數撤職,不動聲色地簽署了判決書,鐘鏡秋等10名罪大惡極的賣國賊在廣大群眾的歡呼聲中斃命。末了,張問德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句穿透時空的告別辭:

誰來了都活得有滋有味,那還抗戰干什麼?將來誰還願意為國犧牲?“老夫祿位無輕重,隻要國家正義伸”!

張問德縱筆疾書的時候,戰爭形勢最為凶險,亡國滅種近在眼前。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當仁不讓,挺身而出,書寫了一篇驚動天地鬼神的當代《正氣歌》,他的底氣來自哪裡?一個沒有經費,沒有辦公場所,沒有交通工具,沒有住所,成天與五毒蛇虫為伴的老人家,那858天的艱辛日子,他是怎麼扛過來的?

自從瀟洒挂冠,直到1957年駕鶴歸去,這個對騰沖有再造之功,激勵過全國軍民,受到上到國家元首下到平民百姓極大尊崇的大英雄,從未再提往事。每當有人發出慨嘆,他總是微笑著,淡淡回答同一句話:“我只是中華民族的讀書人。”

中華民族的讀書人!這就是張問德力量的密碼。

張問德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不息,源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面對艱難困苦,這個民族不但不屈服,反而愈挫愈奮,越來越強﹔幾乎每一個巨大災難,都是中華民族取得巨大進步的契機。因為這個異乎尋常的性格特征,四大文明古國於今隻有中國碩果僅存生機勃勃。張問德無黨無派,既是中華民族普通一員,又是民族復興路上的人民英雄,他的力量來自四萬萬五千萬人和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厚土壤。恰如一株古樹,根深則葉茂,則傲然挺立,則無所畏懼。

中華文化培養了張問德的大公無私。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以儒家哲學為主干的中華文化的價值追求,也孕育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獨特社會精英群體“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士的精神氣質。他們一身正氣敢於擔當,契合需要首領的農業大國人民的期許。每當國家有難,他們必定挺身而出。田島來信不著一字威脅,因為對於張問德來說,為民族赴死正是他的榮耀和最完美的歸宿。

鮮明的民族是非觀造就了張問德的浩然正氣。中華民族篳路藍縷幾千年,始終走著光明正道,對不擇手段巧取豪奪報以極大輕蔑,疾惡如仇,黑白分明,眼裡不揉沙子。對待日本是這樣,對出賣民族利益的鐘鏡秋也是如此。張問德簽署的判決書,與陳嘉庚5年前向國民參政會提出的11字議案“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異曲同工,血脈相連。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答田島書》是映射太陽的一滴水。日本軍國主義燒殺搶掠,毫無忌憚,不但冒犯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也突破了人類文明的底線。《答田島書》說的是中國話,但與《大西洋憲章》、《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並無本質不同。事實証明,所有違背人性、公理和人類良知的邪惡勢力,都是全人類的敵人,都不能長久。如果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那麼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則是人性與獸性、文明與野蠻、正義與邪惡的對決。張問德和騰沖的勝利既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全人類的勝利。

70年前,由於所有中華兒女的團結奮斗,中華民族取得了自1840年以來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的勝利。“路漫漫其修遠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完成。中華民族的每個成員、特別是青少年,應該銘記這份大氣磅礡的歷史文獻,薪火相傳,精神長在,奮斗不息,為了我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和全人類的尊嚴福祉。(習驊)

《答田島書》全文

田島閣下:

來函以騰沖人民痛苦為言,欲藉會晤長談而謀解除。苟我中國猶未遭受侵凌,且與日本猶能保持正常國交關系時,是余必將予以同情之考慮,然事態之演變已使余將予以同情考慮之基礎掃除無余。

誠如閣下來書所言,騰沖士循民良,風俗醇厚,實西南第一樂園,大足有為之鄉。然自事態演變以來,騰沖人民死於槍刺之下暴尸露骨於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毀於兵火者已逾五萬幢,騾馬遺失達五千匹,谷物損失達百萬石,財產被劫掠者近五十億。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則無以遮蔽風雨,行則無以圖謀生活,啼飢號寒坐以待斃,甚至為閣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橫被鞭笞﹔或已被送往密支那行將充當炮灰。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則為婦女遭受污辱之一事。凡此均屬騰沖人民之痛苦,均系閣下及其同僚所賜與,均屬罪行。由於人民之尊嚴生命,余僅能對此種罪行予以詛咒,而對遭受痛苦之人民予以衷心之同情。

閣下既欲解除騰沖人民之痛苦,余雖不知道閣下解除之計劃究將何如,然以余為中國之一公民,且為騰沖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於余之責任與良心,對於閣下所將提出之任何計劃,均無考慮之必要與可能。然余願使閣下解除騰沖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張,則余所能貢獻於閣下者,僅有請閣下及其同僚全部返東京,一如閣下所要求於今日者,余不談任何軍事問題,亦不帶攜有武器之兵衛,以與閣下及其同僚相會晤,以致謝騰沖人民痛苦之解除,且必將前往靖國神社,為在騰沖戰死之近萬日本官兵祈求冥福,並願在上者蒼蒼赦其罪行。

苟騰沖仍為閣下及其同僚所盤踞,所有罪行依然繼續發生,余僅能竭其精力以盡其責任,他日閣下對騰沖將不復有循良醇厚之感,由於道德及正義之壓力,將使閣下及其同僚終有一日屈服於余及我騰沖人民之前。故余拒絕閣下所要求擇地會晤以作長談,而將從事於人類之尊嚴生命更為有益之事,痛苦之騰沖人民將深切明了彼等應如何動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關切於閣下及其同僚即將到來之悲慘末日命運,特敢要求閣下作縝密之長思。

大中華民國雲南省騰沖縣縣長 張問德

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責編:宋煦冬)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